淮安:八大菜系之首 听淮扬菜的故事

2020年11月25日 11:58:48 | 来源:文旅淮安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淮扬菜

  淮扬菜的故事

  清同治年间,淮扬菜堪称一绝,已享誉大江南北,被世人青睐,从宫廷到民间,对淮扬菜都情有独钟,被誉为国菜一宝。

  坐守淮安的漕运总督大员调任至此,管理这里的河务。官粮,海盐及其他重要物资都要从这里运过,稍有闪失将会贻误国家大事。眼见汛期将至,梳理河道的官银迟迟没有送达,怎么去招募民工呢?总督大人想了想,拿起笔写了一封长信,又到御膳房朋友家中请他做了几道菜,差人送往京城。

  到了用膳时分,慈禧太后拿起筷子品尝了一道菜后,味美绝佳,她又尝了第二道菜,更是绝佳味美,老佛爷满脸带笑地问:今天的厨师是哪里人?小顺子立即跑到面前回老佛爷:回老佛爷,是淮安的厨师。慈禧听说后接见了总督大人,连夸淮扬菜好。总督大人又为慈禧送厨,以表谢意。后来漕运总督派人到京城办事无一不成,从此以后,淮扬菜名扬天下,淮扬名厨为淮扬美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八大帮口

  淮扬菜系

  我们现在所称的淮扬菜,是由淮帮菜、扬帮菜、京帮菜、苏帮菜、沪帮菜、杭帮菜、甬帮菜、和徽帮菜等融合发展而来。

  返璞归真

  就地取材

  因为明清时期淮安崇尚厨艺的社会风气,使得淮安当时有“二难”之说。一是考秀才,二是学厨师。当时人们把学厨师看的跟考秀才同等重要,那么也可见当时厨师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不仅如此,此番同时还掀起了 “三股风”:“要厨子” “带厨子” “送厨子”。

  在经历了极尽奢华的康乾盛世后,西洋人的叩关利炮,农民起义的战火纷飞,使得国力衰弱,盐商也走向衰败。当时的河道总督吴棠提出改革,“不准远购奇珍异味,唯以淮产烹淮菜”就地取材的概念,这也使得淮扬菜走上返璞归纯、五味调和、百姓创造的道路。改良后的淮扬菜更重生态,更注节俭,官商喜爱,百姓也能消费得起,既是“文化菜”、“文人菜”,也是“百姓菜”、“家常菜”。

  开国第一宴

  周总理亲拟

  1949年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当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的六桌招待晚宴。桌上的菜根据是由周恩来总理1959年亲拟淮扬菜单制作的,分别是软兜长鱼、腊味拼盘、干丝汤、辣椒鸡丁、豌豆苗烧笋、狮子头、栗子白菜、汤包、红烧蹄膀,菜款朴素普通,杜绝奢侈豪华,但技艺精湛高雅、体现水准。淮安张文显、孙宝仁两位厨师有幸参加过第一宴,淮安人朱殿荣时任北京饭店总厨进行总调度。

  淮扬菜名扬天下

  颜值与内涵并存

  原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李岚清品尝了“江淮一品”之后,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喝的汤”。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将“软兜长鱼”改为“淮安软脰”(脰”就是长鱼脖颈后面的那块肉)。著名作家汪曾祺早年负笈来淮求学,亦津津乐道关于淮安美食的记忆。

  当然,最为大家熟知的与淮扬菜有关的名人,当属我们敬爱的开国总理周恩来。周总理1898年出生在淮安的驸马巷,可以说是从小喝着运河水,吃着淮扬菜长大的。他不仅爱吃淮扬菜也爱做菜,他在法国巴黎留学时还和他的同道好友共同创办了中华豆腐坊。

  在抗日战争期间,周总理为了统一战线的形成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卓绝的成效。他在重庆时任中共全权代表期间,会见了大量的社会名流和能人志士,有时他会亲自下厨,做一些地道的淮扬菜,虽然客人很多,备量很少,但大家只要能品尝一丁点总理做的菜,就会感到非常荣幸,这一系列体贴的方式成功地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形成共识,燃起了大家与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齐抗战的民族热情。

  淮安人与淮扬菜

  六适箴言

  淮安人在数千年饮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六适箴言”,我把这六条养生之道送予各位:适生为宝、适体为贵、适口为珍、适时为佳、适量为宜、适意为快。总结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适量为宜”,也希望各位能养成一个好的饮食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淮扬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首,其美味佳肴更是数不胜数,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钳工肉圆……不知哪一个是你最欢喜的淮扬菜呢?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