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在张謇的倡议和主导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水利高等学府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南京成立。
20世纪初的中国,江河不治,洪水滔天。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负责规划导淮治黄,疏浚大运河,开垦苏北滨海盐碱滩地。起初,张謇寄希望于外国水利人才技术,从荷兰、美国等国请来专家出谋划策,但洋专家仅提供一些原则性报告,没能解决问题。因此,他深感培养我国水利人才之必要,遂决定创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水利高等学校,培养中国自己的水利专家。经过反复酝酿,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水利高等学府——全国水利局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应时而生。
据河海大学宣传部原副部长姜晓平介绍,创办伊始,张謇亲自为学校制定了《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章程》,把他多年办实业与教育的经验总结为三句话:一、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二、注重学生身体之健康,以养成勤勉耐劳之习惯。三、教授河海工程必须之学理技术,注重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智识。
“张謇多年办实业与教育的实践成就了他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他强调工科学生要注重实践。”姜晓平说,还在创议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时,张謇就考虑到“此三年中,南北治水,皆有大工,学期之内,可以参观。毕业以后,练习有所。十年内外,我国河海工程庶有人才可用。”
张謇要求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学生要学贯中西,尤其在治理水害上,欧美国家已有多年的河海工程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治理方法,在工程技术上需要重点学习他国的经验,但中国传统的水利工程法也不可废弃,其中许多技术方法与欧美之法不乏暗合之处。
“所以,他强调‘诸生勿存旧法为必不可用之观念,或加以非笑,致先立于今日社会习惯反对之地位,然非舍己以殉人也。惟须洞明于新旧法之原理作用,次第转移,行之以渐,固使工良法美’。”河海大学党委原副书记郑大俊说,张謇实业教育思想中随处可见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这种中外融会、尊重科学、推陈出新的做法,也给当时社会上那些不信新法、盲目守旧的人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给教育领域带来煦煦清风。
张謇几十年兴办实业的经历,使他深谙教育与实业的关系,体会到教育对国家富强的要义,所以兴实业,办教育,培养人才。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就是张謇创办的第一所工科大学,他认为,一所工科大学培养的人才最终要学以致用。
他强调“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河海工科的学生们将来必得在治水防灾上发挥作用,要求学生们一要掌握扎实的治理水患的真才实学,将在校所学奉献给祖国的水利事业;二要懂得中国国情,在主持规划工程时,一定要顾及中国的财力、物力,量力而行,决不可一味地照搬欧美,求大求洋;三在个人待遇上,不要和欧美专家攀比,这并非歧视自己的人才,而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尚在其后,加之中国财力有限,万不可计较俸给的多少。
“今天的河海大学仍在实践着张謇的夙愿,他有关实业教育的思想精髓已融入百年河海的躯体,熠熠发光,传承至今。”郑大俊说。
张謇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他提出“首重道德,次则学术”的观点,认为“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诸友须知教育事业,课程是一事,管理又是一事;学问是一事,道德又是一事。”
在张謇“国家思想”的影响下,百年河海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道德修养。“正是河海历任创建者、管理者和学术大家们始终不渝地坚守爱国、为民、献身、奉献的教育理念,才使得这种信念逐步内化为学生们的行动,升华为河海精神,形成河海大学的优良校风。”河海大学宣传部张春平说,今天的河海学子践行“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奋斗的身影;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学子的贡献”,在各自岗位上奉献力量,编织着“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河海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