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竹茶山水陶,幸福乐陶陶,宜兴人的“恋家”情结

2020年11月12日 09:00:0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荔枝新闻深入全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颇具特色的市、县(区)或村,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生动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与奉献,展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与温度。

  荔枝新闻记者/祝亦楠  王智勇 许迪侃 摄像/权廉程 剪辑/王旖文

  江苏宜兴,一座从山水间生长出来的城,坐拥“三山二水五分田”的黄金地貌,“三氿镶嵌”的水城风光,48公里风光旖旎的太湖岸线,20万亩郁郁葱葱的竹林,7.5万亩连绵不断的茶洲……春可观百花,夏可望繁星,秋可赏氿景,冬可会初雪。

  “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是它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教授之乡”“院士之乡”“书画之乡”“环保之乡”,是它独特的人文优势。以优势促发展,调“优”生态布局,调“轻”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宜兴锚定“高水平”,铺就了一条具有宜兴特色的小康之路。

  从高速便捷的宁杭高铁,到四通八达的市内交通;从景色迷人的城市“会客厅”,到沁人心脾的景区风光;从气势恢宏的新城高层建筑群,到清新整洁的乡村集中居住区……这里,“藏”着这座城市生态宜、产业兴、百姓乐的“幸福密码”。  

江苏宜兴

  生态宜: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

  农村,让城市也向往

  秋阳正好,碧空如洗。走进宜兴张渚镇善卷村,青山绿水、农家别墅互相映衬,行路有荫、田园如画,吸引着一拨拨远道而来的客人。  

善卷村四面环山,中间是个小盆地

  善卷村,一个曾因地处偏僻,资源匮乏,而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成了“全国文明村”“江苏省最美乡村”。华丽转身的秘诀在哪?宜兴市张渚镇善卷村党总支书记李为清笑着回答,守着“绿水青山”,理应拥抱“金山银山”。

  “建设美丽乡村,要走适合自己的路。”李为清说,美丽乡村,不仅要有宜居的环境,更要有发展的产业,让“一时美”成为“长久美”。立足村情,村里提出“村前建工业区,村中建住宅区,村后建林果区,村的四周建生态区”的发展蓝图,发展现代高效休闲农业,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善卷村党总支书记李为清

  鲍康平,原来是一名绿化景观设计师,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善卷村,一下子就被秀美山光和整洁村貌吸引住了,他投资700万,开起了村里的第一家民宿。“这里村落设计起步早,区位优势好,距离周围4A级景区善卷洞、龙池山自行车公园、西渚大觉寺、天目湖都比较近。”如今,鲍康平的民宿经常一房难求,还带动了周边瓜果采摘、农家乐体验和土特产经营等产业,增加村民就业40多人。

首家民宿,叩开了善卷村的新商机

  “好环境让客人走进乡村,但要留住他们还是需要更多好项目。”如何将美丽资源转化为善卷村发展的优势?村里绝不盲目跟风。几年间,村里拒绝了许多投资,大家伙儿一致同意开发要把握度,项目一定要求精,跳出“赏景、采摘、农家乐”标配“三件套”,守住村庄独特气质,以优质项目带活产业,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2016年,来自上海的投资人周华瑞到善卷村考察,考察结束后,把自己想建精品酒店的想法告诉了村里。“能够为村里带来啥效益?”“和其他精品酒店相比有何独特之处?”……没想到,周华瑞遭到了村干部的“连环问”,直到他将问题一一解释到位。最终,周华瑞投资1亿元,在村里多年前整理的废弃宕口边上,建设精品酒店“颐生园”,为小山村增添了一抹亮色。

  玩得乐、留得下、住得好,是李为清希望每一个来到善卷村的游客收获的体验,对于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村民来说,腰包鼓了、环境美了,村民纷纷新建、翻建农房,“恋家指数”也直线上升。

集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善卷七彩道路”

  善卷村村内风貌

  这些年,善卷村大力发展工业和乡村旅游,村级年收入达3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8万元。村里通过山林绿化、环境整治、农房翻建,面貌焕然一新,不少在城里买房的人都搬了回来。

村民郭琴玉

  敲开村民郭琴玉家大门,只见两层“徽派”小楼宽敞明亮。“我们自己设计户型、规划院落,开门见山,推窗见绿,挺好!”郭琴玉说,虽说在城里也买了房,但乡下的房子大,设施齐全、出入方便,村上空气很好,人也很好,住起来别提多舒畅了,“很幸福,根本不想出去。”

善卷村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眼下,行走在村内蜿蜒的山间小道上,道路两旁的别墅型小楼风格各异。顺着小道前行,每天下午4点,村里老年人日间服务照料中心便飘出阵阵饭菜香,老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去吃晚饭,腿脚不便的,村里还派电瓶车接送。“这里吃的都是热乎的,自己不用动手,一天供应两顿,还经常翻花样。”

有序排队、开心就餐的善卷老人

  93岁的赵根娣跟儿孙同住,但她更愿意到老年食堂吃饭,“光吃饭,村里每年要补贴30多万元,我年龄大,不用花一分钱。”全村100多名70周岁以上的老人,不仅可以在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低价或免费吃饭,还可以读书、看报、下棋。  

  现在,李为清还想打造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康居养老系统工程,为本村的老百姓服务,更面向全社会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把好山好水的资源,变成现实的价值。“我们农村,要让城市也向往。”

  产业兴: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

  高精尖,点燃发展新引擎

  产业强,则经济强、城市强。追求发展高水平,宜兴将产业强市作为主导战略,推动产业发展从“以传统产业为主”向“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驾齐驱”转变,构建以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为主导,高端线缆、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近3年来,宜兴重点产业奋力中流击水,产业项目扎实落地生根,引育超10亿元项目21个,其中超50亿元项目8个、超100亿元项目3个。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千家大关,达1037家。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0.1亿元。

中环领先生产的大直径硅片

  位于宜兴经开区的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总投资达30亿美元。“大直径硅片是制造集成电路的主要原材料,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进口,中环的建设投产将推动半导体硅片材料国产化进程。”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飘介绍,目前企业8英寸抛光片月产量20万片,12英寸生产线已投入生产,产品供应中国大陆、台湾、日韩、欧美等地区。

  “在项目建设初期,政府在注册立项以及环评等方面开通了绿色通道,提供了‘菜单式’的服务,加速保障了项目的运行。在‘红线外’政府帮着干,在‘红线内’政府抢着干。”谈及项目落地宜兴的考量,薛飘说,除了看中当地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基础材料在宜兴、芯片制造在无锡、封装测试在江阴”,配套服务、政策优势也是重要因素。

  近年来,宜兴不断推进“放管服”和“3550”改革,并全面落实精准高效的政策扶持和政务服务,制定出台重大产业项目专项扶持政策、市级重点项目规费优惠政策等。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宜兴通过建立重大项目月度报送、季度观摩、领导挂钩等项目推进机制,力促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同时,持续优化“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等模式,保障项目高效审批。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在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水环境产业占比达80%,水环境治理设备的自我配套率高达98%,市场占有率约40%。环科园以环保产业为主题特色,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格局,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成为国内最大的环保产业集群。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融合发展,大力推动高端要素集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聚焦产业培育、科技研发、开放合作、双创服务、金融创新、示范引领和系统服务等方面,宜兴探索了一条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宜兴路径”,构建起面向未来的环保产业创新生态。

  为了提升“创新浓度”,前不久园区启动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平台创新实行合伙人机制,利用来自日本、韩国等不同国家地区的合伙人资源,引进一批拥有国际高端技术和装备的企业,组建合资企业,逐渐孵化一批行业“单打冠军”。该基地冠名“国合”的企业有6家,签约入驻协议的外方企业达12家,涉及黑臭水体治理、固废处理、河湖修复等多个领域。“以往,外方对于跨国度技术落户没有信心,而且也不放心把自己的技术交给他国企业。”国合基地相关负责人坦言。如今,基地打破了国际合作壁垒,以技术换股份的方式,让外方的技术“种子”在本地开花结果。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10月18日,2020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宜兴,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高端旅游等多个领域。这些丰硕成果,将成为宜兴稳增长稳投资的有力支撑、调结构转动能的关键载体、固优势补短板的重要引擎,为宜兴实现新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百姓乐:从“服务暖心”到“市民满意”

  微幸福,汇聚小康好生活

  “小康就是居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社区”“小康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物质方面有提升”……在宜兴市新华社区,“我的小康,我的话”活动正在进行,“小康就在我们身旁”,今年75岁的孙继康,一语道出新华社区居民的心中所想。  

宜兴市新华社区

  新华社区是一个开放式老小区较多的社区,通过在社区内开展“微自治”,不少小区都呈现出一派平静祥和的氛围。居委会在辖区内划分了11个片区和睦邻点,由11位有威望、乐于奉献的居民作为负责人,每天协助居委会处理各种各样的社区微事务。“每个睦邻点覆盖居民三分钟生活圈,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服务,比如志愿服务,每月6号、16号、26号,老百姓可以到社区来免费理发、推拿按摩、中医刮痧、拔火罐。”哪个片区有事发生,负责人就会集合居民一起商议,协调解决问题。

  在辖区内的光荣东路小区,有一块专供居民休闲健身的区域,附近的老年人常在那里健身、下棋。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只能借着散射进来的路灯灯光,摸黑下棋。“有盏照明的灯”便成了老人们一个“微心愿”。为满足老人们的心愿,社区工作人员开始各方联系。现在,晚上走到那,就会看到有盏灯亮着,灯下有老人在健身、在闲谈、在下棋….“老人看到我经过那,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件事办到心坎里去了。”新华社区社区党委书记谈敏乐呵呵地说。

新华社区党总支书记谈敏

  “住了高楼大厦,相互都不认识,怎么才能拉近彼此距离?”“身兼数职”的退休老同志黄红为此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自退休以来,黄红成了新华社区紫金名都睦邻点负责人,参与各类社会组织活动、为社区居民开展志愿宣传服务等工作,几乎占满了她所有的时间。“挖掘宜兴的名人文化;对宜兴现存和已湮灭的古街古巷作走访调查;将社区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居民身边的新人新事新风貌等编写成稿、宣讲……都是我的工作。”新华社区对黄红这位“土著居民”而言,不是风景而是家。  

  “邻里好,赛金宝”,但生活中摩擦也不可避免。一次,新华社区菜行里片区一户居民家中的卫生间顶部漏水,自行与楼上邻居协调无果后,便找到了片区负责人孙继康。他上门看过以后,发现是马桶管道的铸铁腐蚀引起的墙内渗水。考虑到菜行里片区内都是几十年的老居民楼,单纯的修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使解决了一户,后面肯定还会有其他居民家中发生类似情况,孙继康便四处咨询专业人士。在孙继康的努力和居民们的理解下,菜行里片区已有40户居民家中彻底解决或杜绝了卫生间漏水问题。“睦邻点,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寂寞的楼道热闹起来,也让困难的邻居幸福起来。”孙继康感慨。

新华社区丰富多彩的志愿、宣讲活动

  在新华社区,“微课堂”是居民们学习新知识、展示精神风貌的舞台;“微服务”用分散在居民身边的10支小分队,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微积分”激发着居民们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的热情;“微平台”则与30家单位建立共建服务关系,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正是有了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居住在新华社区的居民们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而新华社区只是宜兴文明形象的一个缩影。近两年,宜兴创立“杜鹃花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累计打造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地和300多个志愿服务点,这些凡人善举让小康生活充满“质感”。

“杜鹃花开”,文明新风沁人心

  小康社会的幸福滋味,不仅在于一幅幅美丽的城乡新画卷,更在于人们眼角眉梢藏不住的笑容。在宜兴,竹茶山水陶,满目皆风景,人在画中游,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从“面子”美到“里子”;在宜兴,好生态“长” 好产业,新产业促新发展,发展蕴藏在每一步奋斗中;在宜兴,城市有温度,生活有温情,市民有温暖,和谐图景在点滴温情中织就。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