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江苏句容戴庄:“光棍村”逆袭记

2020年11月06日 09:20:3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荔枝新闻深入全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颇具特色的市、县(区)或村,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生动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与奉献,展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与温度。 

  荔枝新闻记者/王敏 摄像/龚俊杰 剪辑/李姗

  戴庄,地处茅山革命老区,群山环绕。

  走进秋天的戴庄,到处是收获的景象。

  村子里的一处果园里,人们正在忙着采摘有机甜柿。这些新鲜的脆柿每天按时发往盒马鲜生的门店。走进果园里,只见甜柿树下长满了黑麦草,上千只鸡鹅正在草丛中追逐觅食。据果园的主人汪厚俊介绍,“这些草都是特地种的,好处还不少,一是以草除草,抑制其他杂草;二是有草就有虫,给散养的鸡鹅提供食物;三是可以给自己养的羊、猪作饲料;四是腐烂了可以成为肥料、改良土壤。”

(戴庄村村民正在采摘有机甜柿)

  走进果园旁汪厚俊新修建的大棚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层钢架隔出的上下两个空间,架上是几十只膘肥体壮的波尔山羊,架下是铺着厚厚一层醋糟的猪圈,饲养着几十头黑猪。令人惊奇的是,棚内并没有养殖场常见的异味。

  “在赵老指导下,用醋糟制作发酵床,羊的粪便落下后,利用猪拱地的天性,掩盖、翻耘、发酵,消除了异味,腐熟后成为果园肥料。” 汪厚俊介绍,“这既是循环农业,又是有机生产。”去年,他的农场产值超过100万元。作为戴庄村大学生创业的代表,汪厚俊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还带动了周边的农户一起发展有机农业。他告诉记者,当初大学毕业作为大学生村官回到家乡,对农业一窍不通,是个完完全全的“门外汉”,将他领进门的是著名农业专家赵亚夫。

  当记者见到赵亚夫时,这位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正在"越光"双季稻的示范田里察看长势。他告诉记者:“新试种的双季稻情况不错,8月中旬收完第一茬‘越光’稻后留下30厘米稻梗,除灌水、除草外让它自然生长,11月下旬又能收一茬。一季变成两季,亩产量能达到将近1000斤。这样大米的价格成本就可以大幅度下降 ,增加的效益一部分给消费者,一部分给农民,可以让更多人能吃上绿色健康的大米。”

(农业专家赵亚夫正在"越光"双季稻的示范田里察看长势)

(双季有机水稻11月下旬可以收割第二茬)

  如今,有机水稻成了戴庄村的一张名片,今年村里的有机大米已被预订一空。这在 10 多年前,是村民们无法想象的景象。

  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岗坡地多,一度让这里成为江苏镇江最穷的村庄之一。2003年之前,村民人均年收入还不足3000元。

  贫困,如大山围困,如重石压心。

  直到现在,已经80岁的赵亚夫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到戴庄村的情景:“村里穷到什么程度呢,人家都叫这个村是‘光棍村’,没有姑娘愿意嫁到这个村来;脏到什么程度呢,村里没有下脚的地方,到处是污水、牛粪和鸡粪。村民们迫切想脱贫,但是找不到出路。”

   破题:有机农业 “土里刨金” 

  正当村民们苦苦寻找脱贫之路时,赵亚夫来了。

  2001 年,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休的赵亚夫,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戴庄村,一心想找到一条适合丘陵地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当时,我们发现戴庄的生态条件很好,工业污染少,很适合发展有机农业。”实地考察后,赵亚夫打算以有机农业来破题。赵亚夫最先推广的是有机稻和有机桃:水田种稻,坡岗种桃。对此,农民们却是将信将疑,不愿尝试。赵亚夫开技术讲座,可一上午只来了两位村民。“他们搞不清楚什么是有机农业,以为是来推销树苗、种子的”,赵亚夫告诉记者,当时他并不气馁,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让他选择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赵亚夫从示范户开始推广,今年 67 岁的杜中志是最早尝试的农民之一。老杜坦言,当时赵亚夫承诺他,有机桃种出来之后,能卖到八元一斤,而以前按照自己老方法种的桃子只能卖到一元三斤。过去种桃都是挖个坑把苗栽下去,但赵老却让他在地面上堆个土包,把苗栽在土包里。老杜说:“一开始人家都不相信,哪有这样栽树的,不可能的事。赵老鼓励我说,‘你种着,弄不到钱我们想办法贴给你’,他就‘借’了一个胆给我。”

(戴庄村村民杜中志正在修剪桃树枝条)

  "借"了一个胆的老杜,第一年就看到了成效——地面堆土的方式解决了土地板结问题,新芽很快爆出来,比以往三年苗的长势都要好。

  2004年,戴庄的有机桃1斤果然卖到8元钱。种桃成功的老杜,后来又在村里第一个种了有机稻和有机草莓,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户,年收入超过了 20 万,他脱贫致富的经历成了戴庄村逆袭的一个缩影。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了有机种植。在赵亚夫的指导下,戴庄全村禁用化肥、农药,选抗病良种,施醋糟肥田,撒米糠除草,靠蛇、鸟驱虫。如今的戴庄村,山顶林木葱茏,野猪、猴子、蟒蛇、老鹰重现身影,岗坡经济林果、高效园艺作物四季飘香,稻谷杂粮连年丰收,土壤地力、农业整体生产力不断提高。戴庄村及其周边已有8500多亩农林用地采用了生态农业新技术,其中生态林4000亩、有机水稻3000亩、有机果茶菜1500多亩。

(戴庄村采用生态农业新技术种植经济林果等)

   发展:村社协同  一条龙服务 

  “单有少数人富裕是行不通的,就是要靠合作社,走共同富裕道路”。2006 年,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党建为引领,合作社统一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销售,从产前、产中到产后为农户做好全套 " 嫁衣 ",所得利润的 80% 返给农户。借助合作社这一平台搞生态农业,戴庄村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村级党组织通过加强对合作社的领导,提高了凝聚力。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扩大村民入社比例,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升级为“村社协同”的综合型合作社,主动吸收低收入户加入合作社并给予更多扶持、增强“造血”功能。“戴庄村有 866 户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1000元,其中务农收入占50%以上”,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自豪地说。

(发展有机农业让村里富了起来,也让村庄美了起来。)

  2019年,戴庄村投入近400万元进行村庄整治,村里的“副业”——观光旅游线路正在火热打造中。村民彭玉洪种植的猕猴桃,已进入成熟期,成了不少游客光顾的采摘点。彭玉洪感慨地说:“以前这个地方都是长野草,现在种猕猴桃以后,一年挣个十几万块钱不成问题。”穷山恶水的贫困村也变成了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66岁的村民陈秀珍告诉记者:“如今的戴庄村,家家户户小洋房,不知道的还以为来到了度假区。”戴庄村也先后获得“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农业专家赵亚夫指导村民种植猕猴桃)

   科技创新 支撑乡村振兴 

  戴庄村发展的背后,是科学技术的支撑,是农业专家赵亚夫等人引领下实干创新的成效,是现代生态农业的生动演绎。2018年,亚夫团队工作室成立,赵亚夫担任总顾问,33名专家参与,为句容市100多个合作社、45万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戴庄模式”在江苏句容唐陵、西冯、五塘等行政村得到推广。“我想在句容天王镇再发展两至三个行政村,推广‘越光’有机稻米及其销售模式,种植面积可望超过1万亩。”赵亚夫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正在戴庄的田野上成为现实。

(戴庄村坚持绿色发展,全村形成了大生态圈)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