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农作帮助残疾孩子康复疗愈 江苏启动“农疗”新模式

2020年11月03日 22:44:5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挖红薯、种菜苗......11月3号下午,一堂特殊的农疗课程,在南京市老山脚下进行。这是南京市浦口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残疾儿童,参与的户外农场康复活动。这样的农疗课程,是项目合作方,在国外“农疗模式”基础上,针对中国特需儿童研发的新型康复方式。

  江北老山户外农疗基地。12岁的自闭症儿童元元,戴着草帽,挖着泥土,寻找红薯。身型消瘦的他,挥起小铁锹来,却格外卖力。挖到红薯后,元元兴奋地冲爸爸咧嘴笑一下,然后默默将红薯递给爸爸。元元爸爸告诉记者:“他非常乐意参与,然后比较开心,就是说我们也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新环境,来帮助到他,看对他有更好的一个帮助。 通过参加农事活动来提高他对自然界的一个认知,然后再让他更好融入社会。”

  “丰收”之后,还有烹饪课、艺术疗愈课。尝到亲手采摘的成果,孩子们都露出满足的笑脸和情绪。

  针对不同的孩子,“农疗课程”有着不一样的过程和重点。涛涛是一名14岁智力障碍儿童,对于他的状况,浦口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康复负责人张婷,特意设置了简易版“蔬菜拓印画”:“我们会给他特别设置个性化的这种残疾的训练的内容,对他的要求跟别的小朋友会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说我们做蔬菜画,要求别的小朋友会描线条,对他的要求是只要能在一定区域内画就可以了。”

  可以看到,每一位孩子画出来的画都不一样,反映出的精神状态也各不相同。小宇的画作笔墨浓重,反映出精神容易激动、情绪浓重;轩轩的作品,则呈现强烈的规则感,但画的萝卜小而密,反映内心胆怯。由于智力障碍,涛涛的画面较为凌乱,以块状分布。课程教师董艾青:“这些孩子他年龄虽然7~14岁,但是他可能认知能力比同龄孩子要低很多,所以我们的美术可能一般都会以创意美术为主,也会加一些手指印画法。就根据他们不同的症状,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方式来引导他们,从画面上体现出来。”

  孩子们的改变体现在一幅画、一棵菜上面。画画更生动整洁,蔬菜种植配合更熟练,相比国内传统的ABA自闭症注意力训练,农疗课程让孩子们走出室内。不再是机械化地训练,而是作为一位独立的“社会人”,在田间地头开启社交、调节情绪,甚至合作互助。浦口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康复负责人张婷说,真正农疗的意义就是,鼓励情绪和融入社会。因为大龄儿童18岁之后,他尽量要融入社会,需要在18岁之前把他的一些职业技能挖掘出来。这样的话,他融入社会之后,他有一份自己的工作,独立生活,就是最终愿意看到的。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徐仁飞 编辑/玉洁)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