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
农村土地改革事关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基层发展稳定大局。从历史的维度看,我国的改革开放在农村破冰,就始于土地承包。从现实的角度讲,在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承包、经营、开发等难题亟待有效破解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对农村土地改革把脉定向、谋篇布局,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一系列务实行动让广大农民吃上了长效“定心丸”,必将激发基层创新发展“一池春水”。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体现着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在全国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是进一步夯实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生动实践。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加大对农村土地改革的宏观布局,引领各地创新实践,科学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把更多的政策甘霖降至农村地区,浇灌基层土壤,使其活力涌动。
再从实践节点看,从2023年开始,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将相继到期,到期后再延长承包期30年,无疑是对农民发放的实惠“政策礼包”,对于形成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激发农民群众增加农业投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大有裨益。更深层次来看,土地承包延期政策也为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权益作出了制度兜底,让进城人员心无旁骛地落户城镇,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布局发挥“一子落、满盘活”的功能和作用。
农村土地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试点有助于政策平稳落地,形成更多的改革“试验田”,为全局铺展和推广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本次中央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试点先行。11月2日召开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总结暨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保持稳定。各地在落实改革任务、探索未知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加强顶层谋划和布局,有序进行探索,总结出可复制、能推广、利建制的改革经验,让改革的力量惠泽更多基层土壤。
“坚持农业用途,有效遏制粮田非粮化,严禁农地非农化”是中央划出的农村土地改革红线,是各地在推动改革进程中须臾不可逾越的“硬杠杠”。对此,各地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地日常管理服务机制,持续巩固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切实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幸福感”强起来。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以实绩实效检验各地农村土地改革的成效,用改革“红利”稳稳托举起亿万农民的民生幸福。(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