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涟水:通村路“换脸”,新农村“蝶变”

2020年10月31日 14:50:25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砂砾路到直通家门口、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一条条农路承载着乡愁、串联起城乡、传递着希望。

  沿线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农村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

  在淮安涟水,改变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面貌的“四好农村路”正越走越宽,唤醒了沉睡的村庄,催生了乡村的“蝶变”,架起了振兴的桥梁。

  铺好致富路

  挑起“幸福担”

  入秋的高沟镇扁担村,清风吹拂,杨柳依依,潺潺的扁担河水波光粼粼,整齐别致的农家别墅分列两岸,远来采风的摄影师忙不迭地按下快门,拍下这眼前的美景。

  扁担村地处淮安、连云港、宿迁三市交界,一度因为位置偏僻、地势低洼而“穷名在外”。村里狭窄坑洼的土路,锁住了“出路”,也锁住了“财路”,村子在“十三五“期间被列为省定经济薄弱村。

  改变从路开始,在交通运输部门的助力下,组与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全部实现了拓宽、硬化,面貌一新,不仅方便了百姓出行,也为发展富民产业打下基础。

  扁担村通过土地流转,先后建成瓜蒌种植、蚕桑种植、稻虾共生等高效农业项目,带动近500人在家门口就业。在多元化产业的推动下,扁担村2018年成功摘掉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1万元。

  建设产业路

  带出“好钱景”

  金秋十月,陈师街道百药园的黄蜀葵花正值盛花期,如小碗大小的朵朵黄花迎风绽放,花香四溢,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着采摘花朵,一派繁忙景象。

  涟水县农村公路路网的不断完善,带动了道路沿线特色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百药园、百花园、百果园等一大批经济产业园应运而生。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百药园”良好的硬件条件和美好发展远景,不断吸引外地客商前来考察,寻求合作。

  一个立项1.8万亩,集中药材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正以最新的娇美姿态,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

  打造旅游路

  擦亮“金名片”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出游好时节,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位于红窑镇夏楼村的金鸡坨生态农庄,游客络绎不绝,每天有超过1万人来这里度假嬉戏,体验民俗,寻找农趣。

  自2017年农庄建设伊始,涟水县交通运输部门便开始持续发力,撤渡建桥,铺路开道,不仅在农庄门前打造了一条色彩缤纷的“彩虹路”,还开通了条旅游专线,从涟水县城五岛公园北大门坐车,可以直达金鸡坨。

  便利交通带来旺盛人气,撬开了夏楼村乡村旅游发展的“蓄水闸门”,“金鸡坨”下出了“金蛋蛋”。不仅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原地打转”到“小步快跑”的飞跃,村民们也得以通过在农庄务工、开茶馆民宿、卖玩具小吃,实现增收。

  全村1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已断了“穷根”、甩了“穷帽子”;村容村貌极大改观,群众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提升通村路

  迎来“小确幸”

  宽敞整洁的墨色路面,白墙黛瓦的农家庭院,走进成集镇条河社区,眼前仿佛打开了一幅江南水乡画卷。“以前没有像样的路,出一趟门不容易。”“现在路又宽又平整,方便还干净。”村民们感慨今非昔比。

  条河村由三个村庄合并而成,起初村里只有泥土路、石子路,出行不便,产品出不去,项目落地难。借由“四好农村路”的实施,交通部门为条河村铺设了第一条硬化路——4.5公里长的富民路,从而畅通了出行的通道,使产业扶贫项目的农产品得以及时“走出去”,带动一方百姓奔向美好生活。

  眼下,配合新条河社区建设,这条曾给村民带来富裕与希望的富民路正进行二次升级改造——拓宽道路、增设彩色塑胶步行道、提升道路两侧景观。

  一个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正全景绽放,条河村人真正走在了奔小康的路上。

  近年来,涟水县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最大的民心工程稳步推进,积极探索实施农村公路+“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新模式,打造“醉美农路、留涟忘返”特色品牌。2013年实施农路提档升级以来,全县共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587公里、危桥改造134座、生命防护工程821公里、扶贫道路8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约7.6亿元。

  (来源:淮安新闻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