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他是有“影像”力的放射科医生

2020年10月30日 07:02:13 | 来源:南京晨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张晓军在工作中。

  16年前,张晓军大学毕业便加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放射科这个大家庭,一步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住院医师做到了现在的副主任医师、科室青年骨干、院青苗人才、南京市“十三五”青年卫生人才。16年间,他甘做临床医生背后的“眼睛”,从一张张黑白胶片、一帧帧无声图像中读出了“味道”,努力在放射医学中寻找自身价值,守护儿童健康。

  放射科“阅片”可不是个轻松活

  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张晓军平时的工作主要就是“阅片”,X光平片、CT影像、核磁共振影像等,同时兼具空气灌肠、上下消化道造影等实操工作。

  “儿童医院每天的X光平片大概有1500张,CT影像也有200份左右,核磁共振影像有100份左右。阅片就是坐在后台电脑前依据自己的专业影像学知识对前端医师作出的影像报告进行审核,看他们出具的结果对不对,对了就通过,不对要进行改正!”张晓军称。

  听起来这份工作挺容易,坐在电脑前看看片子,判断前端传来的结果,实际上不但辛苦而且精神压力很大。以平片组的工作为例,一天1500张片子,要阅片审核,一般来说上班了基本就一直对着电脑,中间只要上趟厕所,就有几十份待审核的报告“堆”在后台。“医院规定,平片半个小时就要出结果,我们一刻也不敢耽搁。”张晓军和同事曾算了下,每张平片的阅片审核大概只有30秒,精神时刻高度集中,生怕漏掉蛛丝马迹耽误了孩子的病情。

  十年如一日 不断提升自己

  张晓军深知做一名优秀的放射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所以这些年他边工作边学习。2013年取得南医大医学影像硕士学位。2019年,他又考上了母校的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系博士研究生,目前博士在读。

  近几年,在课题、论文、专著等方面,张晓军也收获颇丰。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三项:省厅级一项、市局级一项、南医大一项。第三负责人参与南京市科委课题一项。工作以来发表SCI、中华及核心期刊十余篇。作为副主编参编专著三部,《儿科先天性病变影像诊断》2015年出版,《平片易漏诊疾病解析》201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9年,张晓军获江苏省政府公派留学奖学金资助,并受美国南加州大学国际中心主任及影像系Dr.ZEE教授邀请,赴美担任访问学者一年。访问内容主要研修神经影像学、肿瘤影像学、儿科影像学及相关基础研究,特别是神经源性肿瘤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这次公派出国研修的机会对我来说非常珍贵,感谢医院和科室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特别是科室领导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一年的出国研修让我接触了更多国际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在放射医学专业上有了较大提升,希望今后能用自己的所见所学助力科室和医院的发展。”张晓军表示。

  他用“火眼金睛”常解疑难影像

  十几年来,张晓军深耕儿童放射领域,不少小患者疑难的医学影像在他的“火眼金睛”下,都找出了下一步的解决办法。几个月前的一天夜里,有位新生儿因为大便带血、不断哭闹夜里被送到急诊来,当时做了腹部CT,初审医生结论正常,没什么大问题。第二天张晓军再次阅片审核时发现有点不对,“从影像上看这个孩子肠壁积气严重,可能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这个结论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治疗线路,给患儿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及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保守治疗,最终避免了手术治疗,孩子顺利康复回家。

  张晓军称,影像医学不能仅是简单地看看片子,而应该像侦察兵一样,通过自己的眼睛从多变的影像中,帮助患者挖出疾病的根源。“常解决自己领域中的疑难病、少见病,这时候才能体现你的价值!”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