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吉他改变的山乡

2020年10月29日 15:19:28 |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丰 通讯员 贾越峰

  吉他广场、吉他创业园、吉他风情街、吉他路灯……走进吉他之乡贵州省正安县县城,随处可见吉他元素。

  2013年,正安县委政府打破常规发展吉他产业。7年来,吉他已经慢慢成为正安人生活的一部分,企业和人才的引入使吉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学校里的吉他课程使吉他文化逐渐盛行。

  吉他,改变了这座小城的生活方式。正安县靠着一把吉他,改变了落后贫穷,开拓了一条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改变生活,稳定脱贫

  31岁的正安县安场镇兴庄居村民冯敏,近年来一直在外务工。虽然收入可观,却不能照顾家庭和孩子。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兴庄居村引导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就近务工。冯敏和丈夫就这样到了工业园区进入木源吉他厂工作。冯敏负责吉他的质检,重点检查柄头、柄把、侧板等部位,保证产品质量。

  “每一把吉他完工后,都要确保外观、颜色、商标等没有问题,才能交到下一个部门。”冯敏告诉记者,“现在我和丈夫每个月收入有8000多元,还能每天陪伴家人,这是以前不敢想的事。”

  在正安县,像冯敏这样因吉他改变生活的群众还有很多。正安县经过多年招商引资,集聚了神曲乐器公司、钰丰贝加尔乐器公司、贝加尔乐器公司、凯丰乐器公司、娜塔莎乐器公司等多家优质企业,从无到有、有中做优、优中到强。在多家乐器公司成立党支部,强化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动,带动就业近1.4万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374人,带动6690人稳定脱贫。

  产业升级,促进发展

  “弹正安吉他,听正安神曲;住正安小镇,喝正安白茶。”这是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对正安的批示和鼓励。

  近年来,正安县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从人才培养入手,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把单一的吉他制作产业发展成为吉他文化产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技改智改,延长产业链条。

  正安县工业园区里的贝加尔乐器公司,每天至少可在网上销售1500把“尤克里里”吉他。该公司的创始人赵山在外闯荡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网络营销知识和实战经验。2016年,正安县委、县政府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吸引本土企业家回乡创业,他回到了正安。

  熟悉互联网的赵山通过“互联网+”,使贝加尔乐器公司一年就达到了日销售吉他2000余把。“人才促进发展,人才改变未来。”正安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对吉他带来的变化感触颇深。

  目前,正安县有吉他生产机器配套企业89家,还有10余家招商引资已签约企业排队等待入驻。该县从单一的生产吉他发展到现在的销售、物流、培训、箱包等,基本形成了闭合的产业链;从年产20万把吉他到现在年产600余万把,产值近60亿元,已占据全国吉他产销额的五分之一、全球的七分之一。

  成为名片,走向海外

  如今的正安,吉他制造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而在2013年之前,正安有25万人外出务工。

  “把人才吸引回来,让正安吉他弹响全国乃至世界。”正安县明确思路,派出工作队到外地捕捉技术人才返乡创业意向。

  2013年,郑传祥、郑传玖两兄弟创建的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入驻正安国际吉他园的第一家吉他制造公司。7年来,正安国际吉他园投入资金100多亿元,建设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入驻和引进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54家。正安国际吉他园区生产的吉他,70%卖到美国、日本、巴西、西班牙、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吉他出口额近三成。

  如今,正安县正加大吉他自主品牌研发力度,积极推进吉他制造及“吉他+”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正安吉他”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扩展正安吉他品牌内涵,将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融入“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中,全力加快“世界知名吉他生产集聚区”建设,打造一张亮丽名片。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