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战地日记”面世,弥足珍贵!

2020年10月27日 09:29:39 | 来源:中国徐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0月25日上午,徐州市民王秋红女士打进热线称,她父亲王守信是抗美援朝老战士,已经于1998年去世。老父亲留下一些珍贵的立功证书,还有一本入朝作战前写的日记,记载着各种学习训练内容。

↑珍藏的证书

  入朝作战荣立两次二等功

  王守信出生于1933年,1949年5月入伍。1950年10月,他随部队奉命入朝作战。在王守信一份档案照片上,写着这样的字样:1950-1953年在志愿军入朝作战期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主要事迹是作战勇敢,能圆满完成任务。

  “我爸爸常常给我们讲起一次在夜间急行军时,突遭敌人空袭,我爸的战友不幸负伤,他连忙停下来拉扶战友。这时美军飞机又盘旋回来了,战友说‘快跑别管我’,但我爸二话不说背起伤员就跑向路边的民房。”王秋红女士介绍说,当时敌机发现目标后不断低空盘旋疯狂扫射投弹,她爸爸就背着伤员躲在3间民房的东头,等敌机飞走后,他们出来才发现,三间房子,就她爸和伤员躲进的那个墙角没炸倒,剩下的全部炸平了。

↑珍藏的功劳证

  王秋红女士的父亲在这次战役中冲锋在前英勇杀敌,最终荣获了二等功。可惜的是,这份立功证已经找不到了。

↑二等功证书

  另一份珍贵的二等功证书王秋红一直珍藏着。记者看到,立功地点写着平康(朝鲜平康郡),时间是1951年8月。

↑数万字日记

  王秋红说,他父亲在平康荣立的二等功,是因为“苦学苦练能抓紧点滴时间学习。”这在父亲遗留的一本入朝作战前的日记能够感受到。

  小小的日记本已经泛黄,上面用整齐的钢笔字记录了当时学习的武器和作战常识,几乎记满了一本日记本。

  第一页没有注明日期,写着“空军常识 第一章 空军的组织”,详细记录了空军的作用,空军的兵种,空军的组成要具备下面几个条件;第二章是“飞行常识”,记录了飞机是怎样飞起来的,飞行中可能碰到什么困难;第三章是“航行常识”,记录了航行用具有地图、量距离尺、天文航行仪器……

  日记中间第一次写有时间的一页,是“1950年10月15日,星期日”,上面写着“第四式 战车防御炮”,记录了该炮为美国埃山岛兵工厂改造等字样。

  日记上显示最后的日期是“1954年3月22日”,记录了火炮设计的角度测算等知识,这部分应该是他回到祖国后的学习记录。

  日记的最后一页,王守信写着他的座右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为肃清沿海残敌解放全中国而奋斗。克服困难,树立战斗队的思想,为求得独立富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

  教育子女要珍惜幸福生活

  1953年从朝鲜战场回来后,王守信1954—1969年在解放军海边防部队工作期间,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5次。1969年8月复员,1970年转业到徐州原煤矿机械厂工作。期间,王守信还借调到徐州市武装部工作,最后在原煤矿机械厂离休。离休后,王守信发挥余热,编写厂志,对单位新闻进行投稿,多次被徐州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我爸爸经常教育我们姊妹五个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爱国、爱家、爱惜粮食。”王秋红说,爸爸常说他们在一次三天三夜的急行军中又渴又累,只能一把雪就一把炒面,连夜赶路去增援前方部队,行进中为了加快速度,把所有行李都要扔掉。

  王秋红记得,她爸爸最喜欢看《战上海》这部电影,因为老人就参加过这场战役。另外,她爸爸在家中从不吃土豆和炒面,就是因为在朝鲜战场上吃炒面和土豆吃多了。

  王秋红还珍藏着一张父亲和战友有幸同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合影。“虽然父亲已经去世了,但父亲对祖国的热爱一直激励着我们全家,今年他唯一的孙子也踊跃投笔从戎,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因为他从小就立志,要像爷爷一样全身心的报效祖国!”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