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华东、覆盖全国,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创新高

2020年10月25日 15:55:0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专稿 编辑/盛明珠

  设计改变生活,创意成就美好。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是“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专项赛事,历经六年的积淀,迎来第七个年头。

  疫情之下,广大建筑及环境设计爱好者参赛热情不减。截至9月20日,第七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作品征集结束,本届大赛共收到有效报名2279项,同比增长29.56%,提交有效作品1678项,同比增长13.76%,提交作品数量创新高。其中94所院校、77家设计机构首次参赛

  我们对1678项作品背后的数字,进行了分析,发现“风风火火”七年间,这项赛事的巨大成长与火速突破。

一.参赛范围覆盖国内30省区市,江苏省外比例上升

  本届大赛提交的参赛作品,作品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实现全覆盖。江苏省外参赛作品占比首次接近60%(57.8%),省内各设区市提交作品数量也显著提升。

  江苏方面,省内参赛作品占比首次低于60%,为57.77%。参赛作品的省内分布更加均衡,除省内设计创意创新高地——南京和苏州分占31.7%和26.3%外,泰州、宿迁、扬州、徐州等城市,作品数量也显著提升。 

  国内方面,华东地区仍旧占比领先,华中、华北、西北、华南、西南等地区的参赛作品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同时,除江苏外,提交作品20项以上的省份扩大至安徽、陕西、广东、山东、上海等其他13省市。

  由此可见,“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的赛事品牌影响力不断深入全国各地,逐渐从一个区域性赛事成长为全国性赛事,并在海外崭露头角。

  未来,“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将朝着“国际化”的方向继续前进。

二. 15所国内顶尖建筑院校参赛 设计行业中坚力量集结

  纵观历届大赛,支持单位方面,建筑、规划、设计、园林等国家学会、协会以及高校建筑学院等纷纷加入。本届大赛联合主办单位为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评委阵容方面,历届大赛评审委员均为院士领衔,由国内的设计大师、业内知名专家、文化界人士等组成。本届大赛主任委员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院士担任。

  参赛人员方面,代表国家建筑高等教育水平的“新老八校”陆续全部参赛。本届大赛除已多次参赛的哈工大外,其他15所院校均提交作品,共计148项,再创新高。

  大赛分为学生组、 职业组、 公众组,本届大赛职业组共收到来自346家设计机构提交的作品613项,占比达36.5%。其中,30~45岁的主创人员占54.31%,此年龄段设计师是设计行业的骨干和主力。

  由此可见,无论是办赛单位还是参赛人员,“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品牌的核心力越来越强。

  三.更多年轻设计师和本科学生加入 为大赛注入鲜活生命力

  本届大赛,学生组提交作品数量首次逾千,达1045项,分别来自320所高校。其中本科参赛选手占比跃升至60%。

  而职业组方面,参赛的30岁以下主创设计师占比较去年增加3%,达33.28%。

  “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不仅为高校教学提供实战平台,年轻学子们在这里肆意展示创意火花,也为年轻设计师们提供舞台,让他们在这里大展身手,追逐梦想。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关注赛事并且参与其中,更多新鲜血液的涌入,让大赛更具生命力。

四.参赛作品更真实可感,更有温度

  本届大赛聚焦“健康家园”,倡导真题实作在鼓励“天马行空”“脑洞大开”的同时,更注重如何让理想走进现实,让创意落地开花,让设计贴近生活。

  从作品类型来看,本届大赛乡村类作品约占比达20%,更加关注除自身生存环境以外的“他乡”。

  从创作题材看,针对公共空间的作品占比达37.6%,更加关注私人空间之外的外部社会生活空间。

  从创作主体看,新建”和“更新”类作品平分秋色,各占50%左右,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存量和城乡改造。

  这1678项参赛作品,来自于选手们对我们所处的生活家园方方面面的观察和思考,更真实、更敏锐、更细致,也更有温度。

  历经7年,迭代更新。“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如今已经成长为一项立足华东、覆盖全国、走向国际,中坚引领、青年集结,贴近现实有温度,极具专业度的高品格建筑及环境设计类赛事!

  历届赛事以来,诸多优秀作品先后落地开花:苏州浒墅关古镇滨水区复兴、扬州广陵沙头村、常州溧阳塘马村、南京栖霞区实验小学候学区改造、江北新区人才公寓……真正做到了专业性与社会性并存。

  未来,“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将继续保持推动设计服务现实改善、推动形成建筑文化社会共识的初衷,戮力前行,行至更远!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