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近者悦 远者来”:淮安涟水“金扁担”挑起稳稳的幸福

2020年10月25日 12:29:4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荔枝新闻深入全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颇具特色的市、县(区)或村,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生动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与奉献,展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与温度。 

  荔枝新闻记者/陆伟晶 刘娟 摄像/夏天 剪辑/陈嘉骏

  十月,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迎来了一年中的丰美时节。

  穿村而过的扁担河泛着粼粼波光,木栈道蜿蜒而过。平整的乡村公路一路延伸,农家院落齐整。滚圆的瓜蒌密密地挂在藤架上,结结实实诉说着秋实的喜悦。

扁担村航拍 来源:涟水县宣传部

  80岁的村民袁尚仁像往常一样在河畔钓鱼。“上午钓钓鱼,下午打牌下棋,晚上来这里溜达溜达。”谈起当下的幸福生活,袁尚仁止不住的笑意。

  扁担村地处淮安、连云港、宿迁三市交界,过去由于地势低、区位偏、交通不便,一度落名“穷扁担”。

  近年来,村里依靠生态综合治理,发展瓜蒌种植、螃蟹养殖、蚕桑种养、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走上了富美路。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1.86万增至2019年的25.2万元,“穷扁担”蜕变成“金扁担”。

  从穷困村,到美丽村,到宜居村,再到幸福村。扁担村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远客近邻。“近者悦,远者来”,这个流传了2000多年的小康梦想,正在这个小乡村身上成为现实。

  老难题:“一潭死水”与“一条穷路”

  “那时候,人出不来啊。一下雨,电动车、自行车都要扛出来。路边都是垃圾,走在路上好好的,塑料袋就刮脸上了。”谈起五六年前“脏乱差”的扁担村,扁担村前党总支书记谢翠平记忆犹新。

扁担村前党总支书记 谢翠平

  摆在扁担村面前的不仅有“一潭死水”,还有“一条穷路”:土路坑洼狭窄,车进不来,人出不去。全村被锁住了“出路”,也锁住了“财路”。

  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86万元。全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94户,平均每5、6户就有一户为贫困户。稍微有点能耐的常年外出打工,留下来的村民守着自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集体资源难以变成集体资产,集体资产难以变成资金,村经济陷入了恶循环。

  2016年,扁担村被划为省定经济薄弱村,也是高沟镇57个乡村里唯一“上榜”的村。如何摘掉“穷帽子”、鼓起“钱袋子”,成了扁担村的当务之急。

  而这致富之路,要先从生态破题。

  生态破题:刷新乡村“颜值”

  “你看,哪儿都看不到杂草,到处雪亮雪亮的。”对于村民丁桂花来说,村里近几年最大的变化不是经济数据的增长,而是变得亮堂了。

扁担村村民 丁桂花

  村里“亮”起来,“路”和“河”的变化不能不提:“一条穷路”变成了“康庄大道”,“一潭死水”变成了“一池活水”,乡村颜值大幅提升。

  要致富,先修路。村里先后筹集资金,对泥水路进行改造,并安装路灯176盏。主次干道全部实现亮化、硬化、绿化,整个村庄实现泥水路到水泥路转变。乡路平整宽阔,风景宜人。

  扁担河是扁担村的灵魂。生态纾困,自然离不开扁担河这泓活水。

  村里相继疏浚河道土方1万余方改造535户无害化厕所,拆除破败屋舍、闲置畜禽舍200余处,提升378户农居外立面,同时建立“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垃圾管理模式,进行污水集中处理。“内外兼修”的扁担河焕然一新,蜕变成“源头活水”。

扁担村村牌 来源:涟水县宣传部

  生态优化继续渗入每家每户。农户门前都围上了小篱笆,铺上菜园子。四时花草高低错落,灰白院落干净齐整。村民推门见绿,乡邻闲坐,灯火可亲。

  2017年,村里还在扁担河沿线铺设休闲步道4500米,并配套修建了古风栈道、凉亭、钓台等。田园村居与潺潺河流相互映衬,形成了秀美的扁担河风光带。

扁担河风光带一隅

  “美颜”后的扁担河吸引着游客村民前来打卡。扁担河沿岸,相继修建了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土特产超市等,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有时候下了班我就去村里转转。尤其是夏天,抬头数星星,低头见芦苇丛里的萤火虫,耳边蛐蛐、蛙声一片,真的是天籁之音。”高沟镇镇长许志武说。

  2018年,扁担村获批省第三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2019年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的点赞。

  产业蝶变:高效农业里的“致富经”

  生态环境打开了发展新口子,扁担村的产业融合也迈上了快车道。

  通过土地集中流转,村里腾出2200余亩土地发展瓜蒌种植、虾蟹养殖和蚕桑种养等特色产业,并建立起4个农村合作社。集体资源变成了集体资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去年,在外创业15年的村民徐海波回到家乡,一口气承包了其中的1200亩土地,300亩用来种瓜蒌。

  瓜蒌地当下正迎来第二个丰收季。滚圆的瓜蒌密密地挂在藤架上,一片青一片黄。田埂上密堆着装好袋的瓜蒌。

扁担村种植大户 徐海波

  “现在摘的都是体形小的青瓜蒌,用作中药材。等到剩下的大瓜蒌成熟了,去皮晒干后,深加工炒熟,做成瓜蒌子。”徐海波介绍道。

  他给荔枝新闻算了笔账,“今年亩产约有300斤。瓜蒌子均价23元/斤,这样每亩的收成能达到五六千,收益还是很可观的。此外,与其他农业项目不同的是,瓜蒌1根藤可以结3年,回本快。”

村民采摘瓜蒌

  65岁的村民左元平麻利地剪着瓜蒌藤。“一年下来能挣1万多。靠得近,还能顾到家里。”她脸上美滋滋的。

  除了瓜蒌种植,蚕桑是扁担村的另一大特色产业。2019年,村里投资800万元打造占地600亩的蚕桑产业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产业园已带动200余人就业,其中低收入户36人,成为村民称赞的“致富园”。

蚕桑园 来源:涟水县宣传部

  姚王奎就是这36户之一。孤儿出身的他,长年患有慢性病,40多岁才娶妻生子,全家7口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2019年,姚王奎和儿子姚建楼来到蚕桑园打工,年收入近8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我们爷俩的收入将超过10万元,加上土地流转的收入,800元/亩,也有2400多元。日子是越过越得意了。”姚王奎开心地说。

  多元产业让扁担村鼓了“钱袋子”,摘了“穷帽子”。2019年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8600元增至2万余元,实现全员脱贫。据村党总支书记范从伟估计,到今年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将会翻一番,增至50万元。

  “现在大伙儿可以抬头挺胸地说:‘我是扁担人’了。”前党总支书记谢翠平说。

  乡村旅游新契机:风景变“钱景” 人气聚“财气”

  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扁担村的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方面,从去年开始,村里开始与仅仅5公里之隔的今世缘酒厂4A级景区对接,将扁担村纳入其综合旅游的线路,实现全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另一方面,一批返乡青年成为“新农人”,当起了“庄园主”,投身乡村旅游的热潮。

  丁娴就是其中一员。为了实现老母亲返乡养老的心愿,一直在北京从事投资管理的她去年带着母亲回来定居。看到乡村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她和家人承包下了368亩田地,其中68亩为蟹塘,300亩为采摘园。

丁娴在蟹塘喂食

  蟹塘今年迎来了大丰收。“总产量在1.2万斤左右,中秋节期间已经卖了三分之一,剩余的预计在重阳节前后卖完。”丁娴向荔枝新闻介绍道。

  “说实话,没想到能养出那么大的螃蟹。他们跟我说,第一年能养到三两就不错了,我们的螃蟹很多都五六两了。”

  丁娴的蟹塘边桂花香四溢,塘中央有一方桃花岛,一到春天桃花的花瓣纷落到蟹塘里。丁娴由此给自家蟹注册商标“蟹桃花”。

扁担村养殖大户 丁娴

  蟹塘初见成色,采摘园也已进入封顶阶段,预计年底可以投入使用。此外,丁娴家的房屋也正在装修成农家乐。“从蟹塘、采摘园到民宿,大家可以划船、垂钓、插秧、刨红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土地的营养,体验到真正的农趣。”丁娴畅想着她的桃源计划。

  “今年村里计划整合省市县村各级资金1000万元,升级乡村旅游服务,让游客来了更加流连忘返。”扁担村党总支书记范从伟介绍,目前正在筹备农家乐的农户已有20余户,全力打造集观光度假、休闲旅居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扁担在做强产业的同时,还注重品牌打造,目前已注册了扁担村扁担河扁担印象扁担姑娘等50件商标,有效提升扁担的品牌效应,保留乡村韵味。

  向上向善:文化宣传深入肌理

  扁担村的钱袋子鼓起来,精神也富起来了。特色乡土文化渗入每一寸乡村肌理中。

  近年来,村里新建116平方米村史馆,建成了占地800平方米包含21个功能室的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汇演、科普教育、法治宣传等全面开展起来,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生活,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精神生活。

  村里还组建了“夕阳红”演出队,编写的村歌唱出了村民的心声:拔掉穷白根,栽上富贵苗,工农商副齐发展,生态创建树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小康大目标……

扁担村党总支书记 范从伟

  “愿意为村里做事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建立了‘扁担一片天’微信群,很多在外创业有成的乡贤自愿参与到村里的建设发展中来,比如冠名乡村文化活动。村干部、乡贤大户和村民凝成合力,形成了良性循环。”说起扁担村的文化活力,村党总支书记范从伟十分振奋。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孝老爱亲、勤俭节约、向善向上的精神风貌不断形成。这些实实在在的细节,让村民感到踏实和幸福。村里先后荣获“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淮安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等称号。

高沟镇镇长 许志武

  “扁担村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乡村振兴的现实版初步呈现。我们正在把扁担村的经验在全镇乃至更大范围内推广。”高沟镇镇长许志武说。

  农业社会有了谷物就有了生命也就有了康乐乃至一切。而在高速前进的现代社会里,幸福显然多了更深层的含义。

  扁担河的水活了、路通了,扁担村也被盘活了,醇厚的乡土本色上镀上了金色。扁担村用“生态美、产业旺、文化兴”的“金扁担”挑起了村民稳稳的幸福。让近处的村民留下来,让远方的客人奔过来。这里有踏踏实实的当下,也有诗与远方。

  夕阳西下,远处的乡野风车矗立,水面染上了玫瑰色。河水汩汩,静静讲述着这个小村的大道康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