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自治金,为半淞园居民带来家门口的“小欢喜”

2020年10月23日 14:30:27 | 来源:周到上海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昏暗的居民楼大堂变成明亮的公共空间,居民可以坐在沙发上,看看书、喝喝茶、拉拉家常,这是黄浦区半淞园街道越纪公寓居民感受到的新变化。

  没有大拆大建,也没有花太多钱,这个老旧小区里的自治达人们成立了自治小组,通过“微更新”自治项目量身定制“小而美”的改造方案,用小小自治金打造大堂文化角,让原本陈旧的公共空间焕然一新,为居民们带来家门口的 “小欢喜”。

  越纪公寓由中山南路1891号与1893号两幢高层住宅楼组成,1993年建成。前段时间,居民们发现,住了27年的老楼公共区域环境陈旧、基础设施老旧,墙面破损、线路老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公寓大堂是居民每日出入必经之处,能不能做些改变,把它打造成一处能让居民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看看书的温馨空间呢?小区里的自治达人们纷纷行动起来,由越纪公寓业委会主任陆春方牵头,会同小区党支部、业委会成员、楼组长、居民志愿者等成立了越纪创想自治小组,围绕“越纪文化角改造”这一主题开始征集意见、设计方案,并在街道举办的2020年“淞园梦想”自治项目立项评审活动中顺利申报立项,改造方案有了自治金的支持。

  小小自治金撬动大资源,成了激发居民自治活力的有效方式。而在设计、开展和运作自治项目的过程中,居民自治团队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多方筹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

  为使两幢大楼同时达到让居民们满意的改造效果,越纪创想自治小组利用“淞园梦想”自治金,邀请专业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项目方案设计和技术监督,同时也在挖掘社区单位资源。项目团队长、业委会主任陆春方在与小组成员商议讨论后,与小区对面的装修企业进行沟通,希望将对方引入到小区建设中,挖掘开展公益合作的可能性。

  耀江花园居民区党总支和居委会的支持下,越纪创想自治小组与这家社区企业洽谈并达成协议,由该企业为小区居民楼大堂和电梯通道等提供硬装改建方面的公益性服务支撑。改造后,大堂墙面粉刷一新,电线和灯具也一并换新,天窗透光面积扩大,让更多阳光照进大堂。

  焕然一新的大堂用什么来充实呢?经过自治项目团队的讨论甄选,两栋大楼根据每个楼道居民的不同特点建立专属主题,在一层楼道间布置与楼道内居民相关的展示墙,由自治项目负责人牵头设计主题样式、采买物品。10月21日,记者在1893号楼内看到,大堂靠墙处摆放了沙发和艺术雕塑,正中间的宣传栏里贴着祝贺居民庞凤宝欢度百岁生日的图文,大堂周边的墙面上张贴着居民的书画、摄影作品,大堂一角的书架上则摆满了图书。在1891号楼的大堂,记者也看到了相似的布置。业委会主任陆春方告诉记者,墙面将定期更换展示不同居民的书画及摄影作品等,每一块墙壁都是一处风景,每一幅作品都来自居民创作。沙发、艺术雕塑、图书也是居民捐赠的。“居民们还商量说,要在楼道里布置一个分享角,将家里闲置的物品、孩子们的玩具分享给邻居,或者每周末组织开展一些楼道文化活动。”这样的越纪文化角,居民都喜欢,能不能由此带动居民更加注重楼道环境,实现无声的自治?陆春方发现,自从居民们一起建设美丽楼道后,彼此间的交流变多了,见面也会互相问候寒暄。

  记者了解到,参与小区微更新的力量中,越纪创想自治小组作为民间自治“智囊团”,配合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架马车”,将居民们一个个小设想落地建成为大大的幸福感。耀江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龙全告诉记者:“他们既有效地传递了居民们的诉求,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民意的集中,让小区内以往潜藏的矛盾浮出来、融解掉,通过自治项目开展,让邻里之间互动多了,矛盾自然也就少了。”

  项目开展期间,耀江花园居民区也发挥了党建引领下的“共治+自治”合力,探索实践“自治+业委会”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居民的自治力量,在“小而美”的社区营造中实现了社区的有机更新。

  目前,越纪公寓的“业委会+自治” 续章还在持续进行中。越纪创想自治小组的自治达人们还将围绕最美楼道建设、楼道议事会、楼道文化打造三大板块,以居民服务需求、小区问题处置以及邻里关系融洽为导向,在社区营造中通过“装扮”家园,共同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