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区委书记刘海红:三大战略,五个“聚焦”,宿豫小康跑出“加速度”

2020年10月23日 18:16:0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今天(10月23日)上午,由中共宿迁市委宣传部、宿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幸福宿迁 圆梦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宿豫专场正式举办,宿豫区委书记、宿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海红走进新闻发布厅,讲述宿迁市宿豫区的小康故事。

  宿豫是宿迁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3月撤县建区,面积68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9.86万人,常住人口45.46万人,现辖10个乡镇、3个街道;同时拥有宿迁高新区、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和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宿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发展载体。

  近年来,宿豫区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构建“1+3+3”工作体系,即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实施工业强区、电商名城、幸福家园三大战略,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污染防治、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加快决战决胜,着力补短强弱,小康建设跑出“加速度”,“强富美高”新实践得以全面展开、深入推进、集成展现:

  经济“强”的成就彰显,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97%、高于全市平均,人均GDP达到69464元、全市领先,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

  百姓“富”的成果凸显,提前完成44个经济薄弱村、5.4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GDP,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1.64:1,农房改善获省级绩效考评第一名,荣获全省“人民生活高质量”争先进位单项奖;

  环境“美”的成色明显,空气优良天数提升到74.6%,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75%,10个乡镇(街道)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文明程度“高”的成效尽显,文明城市建设指数连续两年位列全省22个“县改区”第一,全区涌现出19位中国好人、28位江苏好人、3位省道德模范。

  刘海红表示,自2017年以来,宿豫区连续三年获得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一等奖,制造业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养老服务、质量工作、农房改善等工作先后获得省级激励支持。

  聚焦转型升级,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持续转变发展方式,培强发展动能,切实以经济发展高质量助推小康建设高水平。构建以宿迁高新区为核心的“一区多园”融合发展格局,推动各园区转型升级。立足产业基础,制定培育计划、完善扶持政策,坚持“技术驱动+龙头带动+服务推动”,构建以新材料产业为主,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产业为辅的“1+N”产业体系。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实施“521”工程等,着力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近三年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培育国内行业龙头企业13家,全市工业50强企业14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瞪羚企业6家、苏北领先;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省级科学技术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位居全市前列;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服务特色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在全市率先实现零突破;企业上市今年实现“保二争三”目标,新亚强硅化学成为全市首家A股主板上市企业。

  聚焦内涵提升,高起点促进城乡融合。坚持“城镇村联动”,按照做优城区、做强镇区、做美新型农村社区要求,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来龙、大兴两个重点镇为支撑,新庄、仰化、关庙三个特色镇为纽带、一般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节点的“1+2+3+N”城镇体系。扎实推进名校、名商、名居“三名”精品工程,有序实施文体活动中心、运河城市之家等中心城市重点工程,宿迁水利遗址公园获评“最美运河地标”,在全市率先完成机关单位庭院开放改造,城市绿地率达42.08 %,绿化覆盖率45.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平方米,全市领先。生态高效农业占比45.7%,培育万亩特色产业园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

  聚焦富民惠民,高标准改善民生福祉。探索实施精准脱贫工程,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89个;完善“支出型贫困”预警和综合帮扶等机制,推行“致富码”红黄绿三色管理,实现从抓脱贫向防返贫、从解决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延伸;探索建立精准扶贫标准化体系,获批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家门口就业”工程,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77%。新建城区学校12所,完成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合作办学稳步推进。宿迁市中医院创成三级甲等中医院,来龙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成投用,9家乡镇医院创成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完成精品示范街、农贸市场、公厕等镇村建设“1+10”工程。

  聚焦绿色发展,高品质提升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生态化,加强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管控,打造“经济+生态”共融共生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低效企业、低效用地认定和退出机制,获评“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建成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3A级国家旅游景区、4处省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景点,创成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庄30个,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6吨标准煤/万元以下。推动治理常态化,坚持铁腕治污不讲条件,大力实施“263”专项行动,着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全面完成燃烧锅炉、“散乱污”企业等重点整治任务;近三年新改建乡村道路210公里,整治县乡河道200公里。城市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100%,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100%、99.5%,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

  聚焦文明和谐,全方位创新社会治理。围绕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党建、文明实践、乡村治理、平安法治等各个方面加强探索,着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创新基层党建模式,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小康建设中堡垒作用,机关社区“双结双联”做法荣获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奖。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理顺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监督组织关系,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区)。大力宣传宿迁文明20条、宿豫乡村文明20条、移风易俗“十禁止十提倡”;“豫见好声音”等文化活动常态开展,广播剧《爸爸》《侍岭七星》相继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创成省级非遗项目4个,入选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加强平安法治创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抓好法治宿豫、平安宿豫建设,今年全区未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五五”普法到“七五”普法中期连续荣获全国先进县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来源:江苏广电宿迁中心站/徐徐)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