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绿色活化石” 讲述人与古树“爱的故事”

2020年10月22日 14:00:01 | 来源:常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地球上的每一棵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而那些古树名木又更加特别。常州人与古树有着长久深情,散布在城乡各个角落的古树名木成为一个个有生命力的绿色“活文物”“活化石”,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日前,记者走访了常州市部分古树名木,倾听它们茁壮成长的背后,那些与呵护有关的故事。

  “我们希望这棵古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能活一万年!”

  历时20多天,“常州第一树”成功完成修复

  根系复壮、修复树洞、伤口处理、修剪萌蘖枝……日前,常州市圆满完成对位于新北区滨江开发区魏村街道柴家边村的千年古银杏树的修复。修复后,这棵“常州第一树”树形更加优美,生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常州第一树”长势衰弱,常州市邀请专家为其会诊治疗

  树高25米,最粗胸径5.8米,需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过来,位于柴家边村的这棵千年古树栽种于宋代,是目前常州市树龄最长的古树。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被列入国家一级古树,为古树保护最高级别,它也成为常州第一号古树,故有“常州第一树”称号,社会关注度极高。

“常州第一树”完成修复

  近年来,该树先后出现夏季叶色发黄、枝条断裂等树木长势衰弱现象。为抢救复壮古树,恢复古树长势,消除安全隐患,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城市管理局联合新北区住建局实施了此次古树的修复,具体工程由新北区滨江开发区负责,新北区市政绿化管理所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据介绍,此次修复为期20多天,但前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今年5月份,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城市管理局组织召开古银杏抢救复壮方案论证会。会议专门邀请了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专家潘建萍、王兆元、李建国,现场踏勘古树生长情况,并听取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制定的古树抢救复壮实施方案汇报,经过评审和论证,最终形成了此次的抢救复壮方案:扩大保护区范围,对周边地坪进行拆除;加强树身养护;清理外侧萌枝;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2017年曾对其实施首次抢救性修复

  “这棵千年古银杏是前人和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极高的科研、生态、观赏和科普价值。”新北区住建局市政绿化管理所副所长杨雪飞介绍,为了保护这棵古树,让其健康生长,常州市有关部门在2017年已经对其实施过首次抢救性修复。

  “上次修复主要是针对树体长势逐渐衰弱,枝干整体叶片发黄,且叶缘干枯等现象。这两年,古树又出现挂果过多和枝条断裂现象,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请市绿委办邀请了专家现场会诊,制定了合理、科学的修复方案。”杨雪飞说,古树名木复壮一般一个周期为2-3年,修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不断观察,适时调整修复方案,只有对其坚持保护和修复,才能够真正让古树名木焕发青春。

  有人想沾沾千年古树的“仙气”,果子卖到20多元一斤

  千年古树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绿色的古董。据柴家边村村民们介绍,村上人对这棵古树都很喜欢,并关爱有加。“以前,村民们会到这棵树下祭拜、烧纸钱,我们看到后,就劝说不要这么做,以免烧到它。现在,大家都很自觉,不在这里烧纸祭拜了。”73岁的村民徐林法介绍,他们小时候还会爬到树上去玩,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三四十里远的地方。

  一直居住在古树旁的61岁老人徐灿林透露,他们村上一直流传着“四白”的说法。“所谓‘四白’,就是村上的白龙庙(后改为白龙寺)、白果树(这棵千年古银杏树)、流经村庄的白龙河,以及白龙河上的白龙桥。而且,这棵白果树和河流组成了龙的形状,白果树就是龙头,所以这棵古树对我们村意义非凡。”

  徐灿林告诉记者,近年来,前来拜访古树的游客络绎不绝。“很多人想沾沾古树的‘仙气’,一到季节,就专门来买树上结的白果。这棵古树上结的白果能卖到20多元一斤。”徐灿林介绍,往年,他在地上随便捡捡果子卖卖,都能挣两三千元。

  去年,由于结果太多,枝条承压不住,发生了古树枝条断裂的情况。为此,当地政府在去年就已经采取措施,适当疏果,清理枝条。今年,结果的数量会有所减少。

  徐灿林说,去年这时候已经收集了近200斤的白果,今年到现在只收集了几十斤。“收集不到果子没关系,保护古树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希望这棵古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能活一万年!”

  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全市古树名木都拥有了“画像”和“身份证”

  常州市拥有建档古树名木339株

  “没有古树的城市是没有历史的城市”。古树名木作为活的文物,与园林、古城相得益彰,成为常州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常州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内容。

  1980年,市园林部门对常州城区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登记,之后又两次进行了补充调查。1984年在开展全市文物普查活动中把古树名木列为普查项目之一。2002年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2003年出版了《常州古树名木画册》。2008年在省建设厅统一部署下,开展古树名木生长情况的调查核实。2016年完成了最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并将古树名木资料录入系统,编写了《常州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成果汇编》及《常州市古树名木画册》。

横山桥镇白龙观内的两棵千年古银杏树

  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常州市对全市的古树名木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设置了古树名木保护标志,对每株古树名木的名称、科属、树龄、树冠、胸径、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态势、人文历史、民间传说等逐一登记,建立了“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档案”和“古树名木后续资源保护台账”。

  目前,常州市建档的古树名木共339株,其中古树314株、名木25株。314株古树中,包括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23株、二级古树(树龄300-499年)39株、三级古树(树龄100-299年)252株。名木25株,都在市区范围。主要是常州与日本所沢市、高规市、荷兰梯尔堡市、意大利普拉托市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时栽种的纪念树,树种有广玉兰、黑松等。

  古树名木分属31科43属共47种,树种数量最多的前五类分别为银杏117株、榉树24株、朴树22株、桂花22株、栓皮栎20株。常州市古树树龄最大的约为1000年,全市有4株,分别为银杏2株、枸骨1株、朴树1株。

  常州市在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的同时,大力培育古树名木后续资源,开展调查并划定一部分珍贵树种或树形奇特有科学价值和纪念价值的大树作为古树名木的后续资源,记录在册的作为后备资源的古树名木有28株。

  新建的道路

  为200岁的它“让路”

  在常州众多的古银杏树中,编号为133的这棵可能不是最古老、名气最大的,但它得到的待遇相当不一般:为保护它,一条路特地偏移避让。

  这棵古银杏树位于天宁区郑陆镇一处名为圆通庵的院内,路过的行人能够看到它粗壮的枝干、茂密的树叶,特别是盛夏时节,满树枝叶更显生机勃勃。133号古银杏树树高18米,树冠14-20米,胸径约3米,园林专家现场调查后,初步判定古树树龄不低于200年。据相关记载,庵内原有三棵银杏树,到如今只存活了这一棵。

  保护古树,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移动它。为在原址上保护这棵古银杏树,天宁区在未来智慧城大明路北延伸段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了避让古树的规划方案:道路在此通过时一分为二,左右分幅形成一个保护圈。

  大明路北延伸段起点为工业大道,终点为舜山路,道路全长3.26公里,是未来智慧城“五横七纵”道路网中的南北大通道。避让古树的方案是左右分幅,一条路一分为二,左右两幅道路分别向两边偏移,给古银杏树留足呼吸空间。

  天宁区城市管理局绿化科工作人员介绍,天宁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数量不少,共有古树名木57棵,其中又以银杏树为最多。这些古树名木多分布在寺庙、道观以及部分老小区,常州二院院区内也有一棵。

  除了圆通庵内这株编号为133的古银杏树,郑陆镇还有5棵古树名木,比如郑陆镇新沟村委麻皮村李氏宗祠二进后院墙内,就有一株树龄180余年的银杏树。该树由常州籍清代学者、文学家李兆洛晚年亲手种植,如今依然枝繁叶茂。这棵百年古银杏树今年上半年被天宁区正式纳入古树名木行列,编号184。

  古树名木不仅是珍贵的森林资源,也是难得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对于这些古树名木,常州市城管部门为它们都建立了档案,聘请专业养护队伍进行养护,不定期开展巡查会诊,让这些古树名木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年轻的“她”和年老的“它们”

  “最近,我和同事一起去查看了新北区薛家镇的一棵古树,准备联系专家着手对其进行修复。”叶彤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孩,长得素雅白净,说话也是柔声细语。她一年里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穿梭在城市和农村,和专家们一起参与修复古树。“虽然我入行才两年,但是认识的树种已经有好几十种啦!”言语里透着一种骄傲。

  叶彤作为新北区绿化所公园管理科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和各个乡镇对接,了解古树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状况,并进行及时跟踪,及时对接修复。

2019年入冬前对古树开展巡查,左为叶彤。

  2018年底,奔牛镇上报了南观村的一棵古树情况,叶彤和领导一起前往现场,这是一棵树龄约600岁的古银杏,生长在两栋房子之间,由于周围的土地已经硬化,银杏的生长空间显得局促、狭小。

  “我们第一次去现场查看的时候,就发现它的长势不好,随即现场进行了情况记录,以便后期联系专家修复。”2019年6月,叶彤带着专家们来到了现场,由于重型机械无法进入,叶彤前期在当地租了脚手架。专家在清理辅枝时,叶彤也没闲着,而是和同事对现场的修复情况进行及时记录。

  虽然叶彤的工作算不上体力活儿,但古树修复前后需要跑不少次现场。作为“新手”,叶彤还要负责修复时期的后勤保障工作,联系村委、安排登高车、准备修剪设备等等,文静女孩练就了一身“女汉子”的本领。有的古树就在村边道路上,她常常在外面一晒就是一天,还得忍着蚊虫的叮咬,“大太阳出现场,我也不怕,防晒霜、冰袖、帽子、风油精都是我的常规武器!”叶彤说。

  2018年5月开始,新北区对全区的古树名木开始进行摸排,首先去的是孟河镇。叶彤跟着领导专家走访了孟河全镇22棵古树,初步了解了基本情况。“近期,我们在着手对一棵古黄杨进行申报工作,材料已经向上级部门递交了。”叶彤说的这棵树,生长于新北区孟河镇的何氏民宅内,约百年历史,高5.8米、胸径24.3厘米,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这些古树名木就像一位位老人,它们是这片土地的‘原住民’,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我们有责任去爱护它们。”叶彤说。

  为保护这棵“最年轻古树”

  基建方案一改再改

  走进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园内一棵核桃树十分吸引眼球。在南面一栋三层新教学楼和西面一栋两层半小洋楼的衬托下,核桃树显得格外高挺。

  “经专家鉴定,我们这棵核桃树有约百年的历史了。”陆雨青是幼儿园的一名老师,她说,这么多年来,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与这棵核桃树成为彼此成长的见证者。

  鸣珂巷幼儿园的前身是一所由美国人创建的教会学校。1923年,400多个学生从北直街迁入位于鸣珂巷幼儿园现所在地的新校舍。当时,学校创办者罗淑君建造了一座小洋楼,并在小洋楼旁边移植了一棵核桃树。

  90多年里,这棵核桃树不断积蓄力量、默默生长,像一位长者一样,成为孩子们的守护者。

鸣珂巷幼儿园这棵核桃树见证了几代人成长

  “以前,核桃树的南面是一排彩钢瓦搭建起来的车棚。”陆雨青回忆,每到秋天果子成熟的季节,树上的核桃自由掉落,砸在车棚顶上,声音“叮叮咚咚”清脆而响亮,孩子们听了都很开心。

  展开与核桃树相关的教学活动早就成了鸣幼的传统。“从树、果实开始进行科学探究,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中的乐趣,激发孩子们的热情与好奇心。”陆雨青说道。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经历“青壮年”开始迈入“中老年”的核桃树,“身体机能”出现明显的变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核桃树树干就开始逐渐空心,鸣幼为了保护核桃树做出了不少努力。

  2016年暑假,核桃树南面停车棚拆迁后,开始建造新教学楼。工人们打地基时,发现地基离树根很近,随即停工。

  “为了保护这棵古树,施工方、设计方、园方、园林部门多次碰头商议建筑方案。”陆雨青说,为了让树根部可以自由呼吸、让核桃树更好地成长,建楼设计方案被修改了多次。原本新楼和老楼之间的连廊也因为要穿过枝干周围而最终被取消。

  今年3月,常州市城管、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再次来现场勘测后,发现古树有蛀虫,且一些部分有腐烂现象。于是,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又开启了。

  陆雨青介绍,工作人员在树身上刷上桐油,再用发泡剂将树干中空部分填满,古树附近也都换上了透水砖进行覆盖,周围还用栅栏围挡了起来。而且,这棵树还被列入常州市古树保护名录,算是“年轻”的一棵“古树”。

  “经过修复后的古树将重新焕发生机,继续看着这个园子里每一个孩子向上生长。”陆雨青说。

  (来源:常州晚报)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