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河湖好风光 描绘生态新画卷——淮安生态河湖建设纪实

2020年10月22日 11:13:36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淮安五湖镶嵌、四水穿城,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 治淮70年,淮安不仅成功解除水患之苦,还着力挖掘放大资源禀赋,做好“绿水” 文章,将“水脉”“绿脉”植入城市建设发展,在立法护水、系统治水、畅流活水、岸线绿 水等方面持续探索,全力打造河湖好风光,描绘生态新画卷。

  立法护水

  构建清水碧波法治屏障

  河面碧波层层,岸边杨柳依依,河滩上,茂盛的芦苇一簇簇、一丛丛,立于水中,随风摇曳……走进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岸青水绿、飞鸟轻舞的生态画卷。古淮河是“黄河夺淮”后原淮河下游河段,曾呈现一派浊浪滔天、泥沙俱下的景象。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的号召,治淮70年,淮安人不懈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古淮河面貌得到极大改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古淮河水质、水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护和改善古淮河生态环境,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在2016年淮安获得地方立法权之后,市人大首批开展《古淮河保护条例》立法,并于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加强古淮河科学保护,维护河道生态健康;进一步明确不同主体的保护职责,建立健全古淮河保护机制和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市还严格落实河湖空间依法管控,强化对各项涉水活动的管理,完成5座省管湖泊、61条省骨干河道、104条(段)县区级和城区重要排涝河道、187座国有水管单位管理的闸站涵、125座中小型水库的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完成总划界长度7067千米,这些举措有效保障河湖生态环境的健康和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

  系统治水

  打造生态河湖国字样板

  一见倾心白马湖,美丽风景惹人醉。很难想象美丽动人的白马湖以前只是沟壑纵横的白马大沟。虽然资源秉赋独特,但由于地处多县、过度围养等原因,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白马湖湖体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加之防洪工程先天不足和管理不够完善,直接影响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切实解决白马湖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淮安全面加强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开发,实施白马湖退圩还湖、退渔还湖工程;建设市区白马湖第二水源地;整合湖中散落大小不一的岛屿,建设以生态涵养、保育为主的大型湿地公园;实施白马湖沿湖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对湖区陆域和水域进行全方位生态修复;开展9300亩生态涵养林建设;对白马湖上游的浔河、草泽河等10条河道进行整治和生态修复。

  通过一系列努力,湖区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白马湖净水面及防洪库容分别较2010年增加了1倍和1.6倍,生态环境极大改善,核心区水质达到Ⅰ类水标准,生产、生活、生态在这里实现“三生”共赢。2013年,白马湖列入国家15个重点保护湖泊之一,现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如今,白马湖治理已成为湖泊生态修复的“江苏样板”,被央视《焦点访谈》专题宣传报道。

  除白马湖外,退圩还湖工程还在我市多个湖泊展开。2019年,金湖县高邮湖完成清退陈家圩周边圈圩养殖1万亩,湖区2.75万亩无证养殖全部清除;宝应湖、洪泽湖退圩还湖规划获省政府批复,正在有序开展实施方案报批工作。这些工程的实施,对非法圈圩、侵占水域、违法养殖、非法采砂等行为进行了有效整治,进一步保护修复湖泊水生态,增强湖泊调蓄功能。

  畅流活水

  彰显淮上明珠水城风韵

  淮安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共有19071个在册河道、湖泊、水库及村级小微水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道水系不通、流水不畅、水质恶化等问题凸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淮安坚持问题导向,在“活”字上做文章。结合里运河防洪控制、古黄河水利枢纽及水土保持、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等工程,我市实施以主城区为主的钵池山公园水系连通、板闸森林公园水系连通、柴米河水系连通、淮安区五湖水系连通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等调水引流工程,完善主城区水循环体系,提高区域河网连通能力,盘活水系,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在完善淮安“四水穿城、二河绕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市水系格局的同时,创造出平原河网地区水系连通和引流活水调度的新模式。

  淮安还大力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涟水县全面完成五岛湖水系连通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并于2017年成功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市区在生态文旅区新开挖山阳湖,新建山阳湖景区工程,完善森林公园水系连通工程,实施清安河水系连通等水环境治理工程和高铁新区水系调整项目。通过一批水系连通工程的实施,主城区的水循环体系显著优化,全市水环境容量大幅增加,“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人水和谐愿景逐渐展现在大家眼前。

  岸线绿水

  勾勒湿地之都美丽画卷

  做活水文章的同时,淮安依托水资源优势,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平整的沥青路面、生机盎然的多种树木、布局有致的多样花草……从空中俯瞰,金湖绿道就像环淮河入江水道的金色腰带,有机串联起东部健康养生度假区、南部生态休闲体验区、西部高效农业观光区、北部渔家风情展示区,使四大旅游功能区形成一个有机循环体。绿道项目穿插起点公园、三河湾水利风景区、尧文化体验区、马草滩、淮建大地花海、4A级荷花荡景区、陈家圩光伏发电基地、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水上森林休闲旅游度假区、白马湖渔村等景点。各个景点充分结合金湖水乡特色,让人流连忘返。尤其是沿线重点打造的闵桥荷韵小镇、银涂森氧小镇、银涂渔港小镇、塔集尧乡小镇、陈桥农科小镇、金南湿地小镇和众多的特色美丽乡村、美丽渔村,充分展示了金湖“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生态和水韵之美。

  据介绍,金湖绿道项目是美丽金湖全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依托原有的110公里淮河入江水道以及高邮湖防洪大堤,打造一条300公里长的全域旅游“金腰带”,串联金湖县各重大景点以及众多特色美丽乡村和渔村。金湖绿道对道路进行黑色化、景观化、趣味化系统提升,建设国际标准马拉松赛道、自行车公路赛赛道和43个服务驿站,打造银杏大道、水杉大道、榉树大道、广玉兰大道、香樟大道、枫杨大道等20多种主题大道,并在道路两侧栽植紫娇花、波斯菊、大滨菊、格桑花等30多种彩色草花。2016年2月,这里被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如今,金湖绿道已成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万千群众发展致富的康庄大道。

  淮安第一任城市水利处处长回忆清安河清淤

  “清安河清淤的时候,防毒面具、救生船都准备好了。”市水利局第一任城市水利处处长李三林是我市生态河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回忆起近20年来生态河湖建设的点点滴滴,他至今记忆犹新。

  2001年,市水利局新设城市水利处,主要负责城市涉水相关工程建设,有着多年水利工作经验的李三林被任命为第一任处长。“以前,水利工作主要在农村,重点是疏浚、防洪、灌溉等,进入城市后,更多是改善生态环境,给周边群众带来更好的生活。”工作的转变一度让李三林倍感压力,接手的第一个清安河清淤工程,更让他感到棘手。清安河是我市一条城市内河,河水最终汇入淮河入海水道,由于周边工厂常年排污,河道淤积严重,雨天排水不畅,晴天恶臭连连,不仅影响附近居民生活,还污染淮河水质。很多群众抱怨说:“清安河,其实不清也不安。”面对这些情况,李三林决心从清淤工作做起。他带着工程队对清安河沿线沉积的淤泥进行系统挖掘,以求净化水质,改善河道排水能力。但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淤泥挖了不少,水流流速却没有明显增加。原来,清安河下游有一个穿运洞,是河水必经通道,涵洞建成已经40多年,淤积严重,这里不清淤,其他地方再清也没用。棘手的是,涵洞是半封闭结构,通风不畅,几十年淤泥散发出的有害气体,危害清淤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涵洞建成时间久远,贸然清淤很可能影响受力稳定,造成涵洞坍塌。“一丈不通,百丈无功。”虽然清淤有不少风险,但李三林还是决定:干!为确保万无一失,他首先请来设计院相关专家制订对称清理方案,力求受力平衡。此外,他还给每一位清淤人员配备防毒面具,并提前准备救生船,以防出现意外。经过数日紧张清理,淤积多年的穿运洞终于恢复通畅,整条清安河也仿佛拧开了阀门,排水能力大大提高。

  此后,李三林又陆续参加了文渠河、里运河等众多河道的整治工程。看着一条条曾经的臭水沟变得水清岸绿,他充满成就感,“以前居民都不想住河边,现在你看清安河、里运河边新建了多少小区啊,一条河的改变,真的能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