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钟的
(作者王钟的,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10月20日下午,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侵犯著作权案。值得注意的是,该案由“童话大王”郑渊洁实名举报,经查明,北京欣盛建达图书有限公司、北京宏瑞建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被告人王某等11人印刷、销售侵犯著作权书籍100余万册,被侵权出版社21家,总码洋(总定价)9000余万元,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由于案件社会影响大、涉案数额巨大,被列为2019年度全国“扫黄打非”十大案件。
作为影响广泛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无疑是盗版行为的惨痛受害者。多年以来,郑渊洁及其团队与盗版不法分子作斗争,积累了不少“斗争经验”。然而,盗版图书违法活动之所以久治不绝,多少有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原因。比如,这次郑渊洁就发现不法书商真假混卖,还生产制作了假冒防伪码。
如何鉴别盗版图书?怎样避开盗版的雷区?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方法并不复杂,那就是选择正规渠道,不要购买售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图书。用郑渊洁的话来说,就是“如果图书的销售价格是标价的5折以下,基本上这本书是盗版的可能性就相当大”。江苏淮安警方也指出,普通读者在鉴别图书真伪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纸张是否光滑,裁纸是否整齐,是否有错字,装订是否整齐,是否有防伪标识等,还可以通过防伪标上附的联系方式进行核实。
实际上,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盗版书时,并非不知道自己买的是盗版书,或者至少对所购书的盗版风险有一定感知。他们依然选择盗版,无非是冲着盗版书售价便宜,能够满足个人“囤书”的心理需求。
然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再加上互联网电商长期以来的图书“价格战”,有必要问一句:在买书这件事情上,还有必要贪这样的便宜吗?
很多阅读者在买书时常常抱怨“书太贵”,但是,无论是与历史图书定价纵向比较,还是与国际上的图书市场横向比较,中国的图书远远称不上贵。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我国算得上是纸质知识获取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笔者在国外旅行时有逛逛当地书店的习惯,其中,发达国家的图书定价高自然不必多说,以至于二手书市场无比繁荣,即便是不发达国家如尼泊尔,当地书店的定价也明显超过中国同样厚度的一本书。在国内,一本打折出售的正版新书,其价格往往不过一顿快餐钱而已。相比不少商品的物价上涨程度,图书定价更是被严格限制,凭什么还觉得书太贵?
在网络阅读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纸质阅读的当下,人们之所以还愿意购买纸质书籍,除了阅读习惯使然,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重纸质书的收藏价值。众所周知,盗版书籍哪怕印刷再精良、制作再“仿真”,与正版书的收藏价值也有天壤之别。买盗版书虽然能贪得一时便宜,但保值增值功能几乎为零。此外,对于有孩子的家庭,家长如何向孩子解释自己多年积攒的一架子书都是盗版的?
盗版图书的盛行,对出版商而言构成了经济损失,对于原创作者而言破坏了创作热情。郑渊洁之所以多年来亲自出手打击盗版书市场,就是看到了盗版书对原创者权益的严重侵害。对于图书作者来说,本来通过图书销售获得的版税收入就难言理想,很多图书的稿费远远不及作者在网络上贩卖“知识付费”课程、带货以及IP收入。然而,图书创作依然是原创的根本,再知名的IP也来源于创作者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作,如果作者失去了原创的热情,那么社会还怎么生产有价值的知识?
对于多数作者来说,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实力像郑渊洁那样组建团队,持续进行“打假”斗争。保护原创作者的著作权,归根结底还要借助法律的力量,让监管者切实承担责任。在郑渊洁举报盗版图书案中,江苏公检法部门密切协作、有效联动,切实保护了原创作者权益。也只有这一打击查处模式持续进行,原创力量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广大消费者也不会再被盗版书所迷惑。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