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淮安答卷!

2020年10月19日 13:36:35 | 来源:淮安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芦笋走俏、芡实旺销

  精准脱贫

  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

  白墙灰瓦、绿树成荫

  美丽乡村

  迎八方游客拓宽致富路

  因地制宜、春华秋实

  产业扶贫

  “造血”富民拔穷根

  ……

  在淮安

  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

  一帧帧展现

清江浦区发展红椒种植带富椒农(管伟法/摄)

洪泽区岔河镇手工挂面制作

金湖县金南镇农民采摘菊花(干石泉/摄)

盱眙雨山茶场扶贫项目促农增收(刘志钧/摄)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10月17日是第7个全国扶贫日。“十三五”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淮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五年任务,四年完成,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安排,凝心聚力,尽锐出战,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时代画卷,圆满交上“淮安答卷”。

  至2019年底

  ★淮安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42.2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17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脱贫出列目标;

  ★三个省重点片区和“点穴式”帮扶的黄花塘革命老区面貌显著改善;

  ★淮安、淮阴、涟水三个省重点帮扶县区如期“摘帽”。

  用足“绣花功”下好“精准棋”

  淮阴区刘老庄镇古西村,地理位置偏僻,曾是一个村集体负债11万的贫困村。变化发生在2018年,通过走访全村33户建档立卡户,省委驻淮阴区帮扶工作队队员、古西村第一书记孙家波积极推进扶贫车间建设,让那些因家庭原因走不出、走不远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低收入群体增加就业收入。就业“一子落”,扶贫“满盘活”,古西村当年底在淮阴区低收入村中第一批脱贫出列,2019年跃升“三星村”,贫困村蝶变成富裕村。

淮阴区刘老庄镇古西村手提袋生产车间(刘须连/摄)

  古西村的变化,是淮安“真脱贫、脱真贫”的缩影。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淮安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持战“疫”战贫两手抓、两不误,确保“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真正让所有人口、所有区域同步迈进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

  淮安聚焦低收入农户脱贫,坚持因户施策,量身订制脱贫路径,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多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在全省率先出台《推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实施办法》,积极推进落实民政、金融、教育、医疗、就业等相关扶贫政策,多措并举、织紧织牢防致贫返贫“保护网”。

  ★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统筹推进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和面上低收入村持续增收的意见》,通过盘活资源资产、引导土地流转等,“一村一策”拓宽增收路径,确保经济薄弱村持续增收。

  念好“产业经” 奏响“富民曲”

  拔穷根,靠产业。在持续“输血”的同时,淮安聚力聚焦实施“造血”式产业扶贫项目,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以产业带动低收人口脱贫致富,筑牢脱贫根基,续写好脱贫后“文章”。

涟水县红窑镇芦笋种植基地(王昊/摄)

  涟水县红窑镇李庄村2019年被列入为低收入村,市行政审批局、民建淮安市委结对帮扶李庄村时,通过对李庄村发展资源及市场前景的研判,发现这里非常适宜种植芦笋,于2019年4月启动红窑镇李庄村芦笋基地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1100亩,总投入2200万元。通过筛选优势、对路品种,全面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做强做大健康芦笋产业链条,如今小小的芦笋在当地撑起了大产业,不但增加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还带动周边群众3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低收入人口67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淮阴区丁集镇金银花里“出金银”(王昊 刘须连/摄)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近年来,淮安将发展农业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做好产业富民文章。

  ★淮阴区丁集镇黄瓜扶贫产业园项目带动丁集镇胡庄、镇北等13个低收入村增收181万元,吸纳400名以上本地农民就业。

  ★淮安区车桥镇卢滩村实施的芡实生产加工项目不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带动了30多名低收入农户就业。

  一个个产业富民项目,在促进省市定经济薄弱村、面上低收入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强村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淮安区车桥镇芡实种植基地

  淮安还积极统筹整合省农业产业富民资金、扶贫资金、帮扶资金实施农业产业项目,健全完善项目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政策效应。

  ★2017-2019年,淮安实施农业产业富民项目52个,截至目前,已带动相关村集体增收约118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2076人次通过就近务工、收益分配、参与生产经营、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收入约859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农户1314人次增收约398万元。

  ★2020年淮安落实产业富民项目30个,预计全部建成达效后每年可带动55个村集体增收约580多万元。

  强化金融支持,助力富民产业发展。淮安积极推广实施扶贫小额信贷,积极引导信贷资金精准支持扶贫对象发展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3万户、23. 3亿元。

  ★今年淮安开展“阳光扶贫贷”试点工作,在淮安区苏嘴镇沙吉村、车桥镇卢滩村等村落实项目7个,合计授信362万元。

  阳光“百宝箱” 照亮致富路

  “感谢‘扶贫超市’,就像是‘百宝箱’,让我发家致富!”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涟水县陈师镇红旗村周占新高兴得合不拢嘴,“多亏政府搭建这么好的平台,为我设计了养鸡致富项目,如今我已脱贫‘摘帽’,一家三口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生活。”

涟水县“阳光扶贫”超市(王昊/摄)

  涟水县“阳光扶贫”超市平台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将富民壮村项目、技能培训项目、就业岗位信息等清单式展示,供各类人群人工咨询、自助查询,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2017年,淮安在全省先行先试,探索建设“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并在省纪委的指导下持续扩围升级,加快了脱贫进程、提升了脱贫质量,为促进农村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出有效路径。“阳光扶贫”监管系统的建设运行,得到中央纪委、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一是定期比对核查,对象精准识别。“阳光扶贫”系统落实“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实现资金使用、对象识别、责任落实、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五个精准”。

  ★二是阳光透明运行,资金精准滴灌。建立可跟踪、可追溯、可预警、可评估的扶贫资金使用监管平台,确保资金拨付精准到位,进一步精简资金拨付环节。

  ★三是创新帮扶机制,责任精准定位。建立“三个一”帮扶责任体系,重点围绕结对帮扶率、实地走访率、信息采集率,强化线上检查监督,及时通报帮扶走访情况,推动帮扶责任落细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防贫返贫长效机制。开展在线预警监测,及时发现返贫风险户、临贫易贫户,通过防返贫基金、防返贫救助、防返贫保险等多种举措,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实施兜底保障。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