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泗阳:乡村“老娘舅”化解矛盾“有一手”

2020年10月19日 16:42:4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老大哥这个‘和事佬’,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把我们事情理顺了,矛盾化解了,心里自然就舒坦了!”最近,说起乡村“老娘舅”刘家胜,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王集镇新华村的村民们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乡村“老娘舅”们多是村民推举出来的乡贤,更是村民选定的“代言人”。他们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天然优势,从乡间来到田间去,为村居邻里的矛盾“精准把脉”“对症施策”,及时将信访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协助基层化解“积案难案”竭诚尽智。

  年初以来,泗阳优化信访工作方式,进一步释放乡村治理空间,在各乡镇都设立了乡贤评议庭,并由各地村民自行从当地老党员、老教师、退离休老干部、复退军人、经济文化能人中推举公道正派、阅历丰富、威望较高的贴心“老娘舅”。他们以地理位置为划分基础,利用多年积攒的“乡间人脉”纷纷领取了各自的“责任田”。

  “刘老的话都说到了我们心窝里,我和邻里多年矛盾本是与他无关的事却如此上心,我非常感动。”王集新华村村民陈元不禁感慨道。陈元和王雪花两家相邻住了几十年,1996年老宅基本遗失,到底如何划定界址,双方为此争执不下,并引发出“土地确权”信访案。

  由于矛盾年代久远、相关资料缺失,基层处置比较“棘手”。有47年党龄的乡贤刘家胜,多次登门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熟悉内情、尊重事实、一手托两家的他,在第八次登门协调时,终于使两家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划定了界址。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乡贤解一个结。那些村子里‘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遗留矛盾往往就得德高望重的‘老娘舅’出马。他们不图名利,义务奉献,就是名副其实的镇村‘固定器’。”王集镇人大主席杨井泉介绍,年初乡贤评议庭成立以来,王集镇保持着零上访的记录,较好维护了镇村的稳定发展。

  “乡贤不仅是邻里间的‘和事佬’,还是政府和村民之间的‘连心桥’。”泗阳县信访局局长倪海霞告诉笔者,泗阳县现在共有904名乡贤,235个村,每个村都标配一个乡贤评议庭。平时除了能及时将基层矛盾消化解决外,评议庭还承担着另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既要厘清百姓诉求,向政府建言献策,还要全面了解政府相关政策,对百姓逐个“过堂”传达。

  “上周,早上我向刘老师反映桥边堆放了很多树枝导致出行不便,等到中午我再路过小桥,那些树枝就全部被清理干净了。”王集镇新华村渠北组村民李正对此十分满意。刘老师是该村乡贤中的主力军,多次积极组织乡贤活动,并发动大家广泛参与。“乡贤义务护碧水”、“疫情防控乡贤来宣讲”等活动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乡村治理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乡贤选拔和培养机制,各乡镇村居常态化开展乡贤评议庭能有效提升基层乡村治理水平。”倪海霞说,今年以来,泗阳全县各乡镇共开庭评议327次,涉及矛盾纠纷364件,实体性化解达92%,实现了基层治理新突破。

  (来源:中共泗阳县委宣传部)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