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荔枝新闻深入全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颇具特色的市、县(区)或村,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生动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与奉献,展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与温度。
荔枝新闻记者/李爱 剪辑/周胜男、陈嘉骏
巍巍兴安岭环抱、滔滔绰尔河穿行,在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地带,有一个名为“兴安盟”的地方,位于内蒙古东北部。
在这片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二分之一是草原、三分之一是森林。兴安盟人用百万亩人工林绿色长廊、退耕还林还草、科尔沁沙地治理等一系列实际行动,守住了一方如画疆土。依托守护住的良好生态,内蒙古兴安盟的绿色农业、科技农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前不久的丰收节上,兴安盟的农民们便又收获了一个满满的金秋。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河畔 杨乙丽摄
敖包屯里出文旅新招,团结相亲奏幸福新曲
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的巴彦敖包嘎查,北有宝贝山、三龙山环抱,南有霍林河围绕,不仅旅游业发展得响当当,更是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巴彦和敖包在蒙语里代表着“富裕”和“吉祥”,巴彦敖包嘎查也的确名副其实,来自蒙、汉、满、傣、回、俄罗斯等六个民族的1036人共同生活于此,当地人习惯称自己的家乡为“敖包屯”。
巴彦敖包嘎查上的蒙古包 梁永峰摄
多年前,来自贵州遵义的傣族姑娘杨丽在北京打工时与蒙古青年张景相识、相爱,并远嫁来到张景的老家巴彦敖包嘎查,还一并把表姐王小梅也介绍给了村里另一个蒙古族青年。杨丽与张景结婚11年来,夫妻俩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家里的百来亩耕地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丈夫一人就能全部搞定,闲不住的杨丽便又在当地旅游公司经营的小吃街上寻了份工作。
巴彦敖包嘎查时常举行节庆活动 梁永峰摄
像杨丽和张景这样的多民族家庭,在巴彦敖包不算少数。“这些年民族间相互嫁娶以后,全村人远近都有了点小亲属关系。”巴彦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张军对荔枝新闻说,他是蒙古族,妻子则是汉族。打小长在巴彦敖包嘎查的他印象中自己小时候嘎查不过百余户人家,如今已有了326户。据张军介绍,巴彦敖包建嘎查时原本汉族居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地嘎查一半人口成了蒙古族,再后来又有了更多的民族。
嘎查里最热闹的当属近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四胡、马头琴的悠扬,载歌载舞的喜悦,各种赛事的激烈与精彩时常出现在这里。“我们村活动特别多,文化广场建着从来就不是一副花架子。”张军说,当初修建文化广场的资金也是所有村民一起掏的。
巴彦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张军参加拔河比赛 梁永峰摄
这边文体活动热闹纷呈,另一边嘎查的集体经济也蒸蒸日上。
2009年巴彦敖包嘎查获得国家农业开发项目扶持,耕地从此有了稳定的用水保障,2010年嘎查居民成为了“万元户”,至2019年人均纯收入已接近3万元。目前,全村建立起了水产养殖、林果种植、养鸡、农机等6个专业合作社及1个旅游公司。
“这里的耕地面积在我们内蒙地区算是少的,土地就这么多,不管种啥、咋种、就算种出花来,收入也多不到哪里去了。”2005年从父亲手中接过巴彦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担子的张军在思考如何能让大家伙儿过上更好的日子,在外省的学习考察为他打开了一条思路,巴彦敖包两山傍水风景好,何不放大自然优势、发展旅游呢?
2014年,巴彦敖包嘎查开始建设旅游村,相继投入鱼塘、采摘园、蒙古包和餐饮设施等,三年后巴彦敖包又成立旅游度假公司,增添了水上乐园、花海、风车长廊、民族特色体验等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巴彦敖包嘎查为发展旅游而建的娱乐设施 梁永峰摄
地还是那块地,但产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沿河千余亩防护经济林边果树种植业从无到有,鸡、鸭、鹅、牛、羊的养殖数逐年攀升,土地流转后解放出的部分劳动力又成为景区的工作人员。村里每年的集体收入节节开花,“花骨朵”成了村里人看病、上学、享受各种福利待遇的直接保障。
农田插上智慧翅膀,科技兴农奏响致富新曲
秋风轻拂而过,在兴安盟扎赉特旗的稻田里掀起层层金浪。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黄澄澄的稻米是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法宝。
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稻田图景 内蒙古兴安盟委宣传部供图
“2012年公司起步,搞水稻种植,年收入在70万元左右;去年的时候,收入已经达到5000多万了。”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先锋村村民王佰刚说,2012年他成立起扎赉特旗蒙源粮食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蒙源粮食公司”),从专事水稻种植,到种养结合、产销融合,不到八年的时间里公司收益实现大跨越增长。
千万级的收益转变发生在2018年底,蒙源粮食公司位于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15000亩水稻田配备上了传感器、无人机等田间数据采集设备,用以监测采集农田里的土壤、水分、气象等信息,并及时上传至产业园的“物联网+智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哪里的作物需要施肥或浇水、哪里的作物害了虫病等等经过专业分析得出的生产决策数据,种植户们都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掌握。
王佰刚(左)在智慧农田间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委宣传部供图
“全程自动化管理让我们的大米有了质量保证,加上产业园提供的生产销售方面的其他指导,我们的大米价格明显提上去了,最好的时候一斤能卖到38块钱。”王佰刚告诉荔枝新闻,效益的提高还有赖于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将其与公司搭建的电商平台相结合,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地通过手机APP看到水稻的种植及生产加工全程。“能明明白白地消费,自然顾客多了,口碑也做起来了。”
扎赉特旗蒙源粮食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委宣传部供图
兴安盟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总面积103万亩,覆盖扎赉特旗的2个乡镇33个行政村,其中耕地面积60万亩,主导产业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10万亩已实现智慧化生产,而王佰刚的15000亩蒙源水稻种植基地就处于这10万亩智慧农田之间。
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许慧敏告诉记者,依托赵春江院士工作站搭建起的智慧农业服务目前已实现从春种到秋收全程覆盖,在数据采集阶段,通过北斗卫星、无人机和手持遥感设备的相互配合,产业园的“智慧大脑”能够精准感知田间环境。
“卫星检测发现农田某一区域存在问题后,无人机能够帮助进一步缩小范围,手持遥感设备则能够将问题细化至某一株作物的单个叶片上。”采集到的数据经过专家建模分析,给出用于指导生产的农情信息。此外,大田里还配备有多功能植保杀虫灯及虫情预警设备,“这些共同组成了产业园的植物卫士。”许慧敏说。
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万亩稻田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委宣传部供图
许慧敏介绍,智慧农田建成一年多来,水稻产量相较于产业园的其他稻田已显著提升10%左右,农药化肥的投入则同比降低了近20%,部分农田因多功能植保杀虫灯的投入,甚至不再依赖农药,如此一来,投入成本就更低了。下一步,产业园还将继续扩大智慧农田的面积。
一朵菊花两头收获,多元产业奏响发展新曲
如果说物联网技术让兴安盟扎赉特旗告别了水稻种植的“老路子”,那么农业与休闲观光的结合则为当地的发展打开了新思路。
万寿菊喜获丰收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委宣传部供图
以万亩稻田当作画布,以各色稻米当作颜料,在田间描绘下对祖国的热爱,刻画出山河的秀美,不远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绚烂花海和风格别致的凉亭、栈道和木屋。耕作体验、观光采摘、定制认领.......遍地开花的新业态让农田不再单单是农田。
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村民栽种出的万寿菊花海是产业园万亩稻田里的一抹观赏亮色,也是富裕口袋的新物什。
近些年,靠着水稻、万寿菊、甜叶菊、玉米等作物的产业化种植,村民们的收入愈加丰富了起来。“摘花一天能挣个百八十块,两个月左右下来就能挣个一万块左右,这部分基本抵得上我们一大家子的日用开销了,种地的收入还能多存些。”五道河子村村民董时林粗算出一笔收入账。
五道河子村的万寿菊田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委宣传部供图
然而早在几年前,村民们却还在为该种什么而发愁。“咱们这个地区的土地种啥都行,种啥都丰收,关键是要跟着市场需求走,如果没有产业园、没有合作社,老百姓个人种个人的地,可能就不知道该种啥才好,那样的话收入是没有保障的。”五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杜文义告诉荔枝新闻。
村民在田地中劳作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委宣传部供图
现如今,五道河子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流转了2万余亩土地,改变了村民以往“单打独斗”的发展方式,产业园则为合作社提供了现代农机设备及科学耕种的技术指导。“基础设施好了,作物的产量稳定,好多企业都愿意和我们合作,不用我们自己出门去找订单了,还可以根据各家给出的收购价高低,大家伙一起来琢磨研究每年要种啥最好。”杜文义说。
现在五道河子村村民们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3万元左右,全村420户中的1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也脱了贫。下一步,村里谋划着把经济作物的粗加工也做起来以延长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发展田园观光,让现代农业的路子再走深一些、宽一些,将幸福与美好握得更紧实些。
(视频素材由内蒙古兴安盟委宣传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委宣传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