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田间地头话丰收 绿水青山展笑颜

2020年10月06日 08:29:08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在南京铺展开来,阡陌田垄、蔬果大棚……处处可见农民丰收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辛勤耕耘,换来沉甸甸的收获,唱响了“庆丰收、迎小康”的最强音。

  瓜果采摘、螃蟹尝鲜、产品展销……国庆假期,美丽乡村成了市民、游客打卡的热门选择,大家边走边看,消费热情高涨。丰收现场直通百姓餐桌,不少农产品在田间地头被直接抢购,各类特色活动也成为了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大舞台”。

  颗粒归仓,早稻丰收抢滩市场

  在南京“北部粮仓”六合区,收割机轰隆隆的机械声响彻田野,不少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抢抓农时收割早稻,抢先登陆市场。

  横梁街道三友湖水库旁的艾津稻园里,拥有18名研究生学历员工的艾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传来丰收喜讯——100亩早稻产量达到55吨。国庆节当天,这批早稻已经全部顺利烘干,通过传送带送进了基地净高11米的贮存罐里储藏,国庆期间将变成新米,提前上市。

  “这批早稻预计能够产米38吨,换算成5公斤的成品包装可以达到7600袋左右,供应南京市民餐桌。”艾津农技集成研究院副院长李志杰告诉记者,抗击疫情、抗击汛情、虫口夺粮,今年的丰收尤其来之不易。夏季阴雨寡照,水稻基部节间比正常年份长1倍左右,抗倒性大大降低。艾津团队在汛情期间加快排水,加密烤田频次,使得稻田踩下去不陷脚,确保水稻在抽穗关键期生长旺盛。艾津农业副总经理兼艾津植保专业合作社社长郑大伟介绍,目前,六合区有9个街道近90户种植大户加入了艾津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体,共享科技种植成果,病虫害防治、施肥放水都由团队定期指导,通过标准化生产种植和固定加价收购,今年他有信心带领农民继续增收。

  4日下午,李志杰又在基地开始了新的忙碌,蹲在田边查看中、晚稻田水分情况,搓下一缕稻穗,掐着稻谷掌握成熟程度。“大部分片区的欧标大米水稻还在腊熟阶段,稻谷能掐断但发白,一部分早的品种已经是黄熟阶段,还在灌浆缓慢生长,颗粒饱满,今年不减产的目标一定能够完成。”他欣喜地说。

  5日一大早,六合区竹镇镇琨记家庭农场负责人侯宗坤联系到收割机下田,将3亩地紫米稻和10亩地长香米稻收了上来。“紫米稻更多在南方种植,但它营养丰富,食味香甜,而且甜而不腻,今年试种了一些,抢着收上来就是想看看市场接受度。”侯宗坤告诉记者,他在山湖水库旁承包了近300亩地种植水稻,这几天借着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节前他赶着参加农产品销售展会的400斤杂交水稻新米基本售罄,马上又将有一批市区旅游团来家里做客,他准备将这批特色品种新稻晾干拉去加工等待销售,让更多客人能够带回去品尝。

  瓜果飘香,采摘经济助农增收

  晶桥镇位于无想山南,沿着溧水区全域旅游环线笪村段,山谷里有大片大片的板栗林,绿色的板栗果就像缩成一团的刺猬,簇拥在一起,挂在枝头。今年,当地启动首届板栗节,各家民宿和农场均推出打板栗体验活动,数百名游客冒雨来到这里体验采摘。

  3日上午,家住玄武区的市民刘庆带着一家人来到龙吟湾生态园,他们穿上雨衣,拎着篮子走进板栗林。在现场指导下,刘庆的女儿拿着竹竿敲下好几颗,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干劲十足。

  “以前只能卖给经纪人,每斤价格仅两三元。”晶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数年,晶桥板栗藏在深山无人识,而近两年来,独特的青山绿水吸引了一批返乡青年和外地客商投身乡村振兴,小板栗在他们手上做成了“大产业”。“小时候中秋节前后就要打板栗,从2018年开始尝试推出打板栗项目,游客自己打,再由他们买走。”龙吟湾生态园负责人陈超告诉记者,项目推出后很受欢迎,板栗价格从每斤两三元增加到10—15元,比批发给经纪人的价格高出五倍。在休闲旅游的带动下,整个片区的板栗都身价倍增。前两天,陈超刚从同村的陈家富家收了200多斤板栗。“比以前批发给经纪人多卖了500多元。”陈家富高兴地说。

  眼下正是柿子大量上市的季节,在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100多亩果园里,橙黄渐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喜庆的小灯笼挂满枝头。国庆假期第一天,游客便络绎不绝。据统计,果园当天游客总人数比平时多出50%。“这儿的脆皮甜柿非常好吃,果肉细嫩,汁多浓香。”市民刘美是果园的老顾客,每年这时,她都会邀上好友一起自驾采摘。青龙社区相关负责人张龙海介绍,当季的水果柿子售价6元一斤,这几天一天能卖到约2000元。

  “假期前两天果园每天有300多名游客,比平时多70%,火龙果采摘价25元一斤,一天能有2万元收入。”3日,江宁区湖熟街道三界社区火龙果基地的负责人李家文开心地告诉记者,基地种植的30亩火龙果又迎来一茬丰收,满园的绿鞭枝条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由于火龙果的产果期较长,能结果8—10批,今年果园总产量可达5万余斤,小小火龙果让他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特产上市,地标美食受捧热销

  从南京主城出发,开车半小时左右就能到达省内最大的“野八鲜”生产基地——八卦洲,这里出产的芦蒿口感清香,绿嫩脆直,由此八卦洲也被誉为“中国芦蒿第一乡”。

  4日,在上坝村五一河路的大棚里,今年54岁的郭建宏正撸着袖子收割芦蒿。“芦蒿就像韭菜,现在收割的是第一茬,1个多月后第二茬也将上市。”在郭建宏身后,10多名村民戴着手套,正在把芦蒿根部的叶子捋掉、码齐,统一切去根部,一筐一筐装箱。

  “过去,八卦洲芦蒿秋冬栽种,春后上市。为填补上市空白,在省农科院帮助下,历时3年培育出伏秋芦蒿,每年9月到12月上市,芦蒿上市期从过去的4个月拉长到8个月。”八卦洲街道农业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岛上市的“伏秋”品种大概在2000亩左右,受汛情影响,今年亩产由往年的1400斤降至1000斤左右,但销售价格坚挺,去年3元一斤的售价,今年差不多涨到6元一斤。

  正值螃蟹上市,各路食客也纷纷赶时髦、凑热闹,固城湖地理标识产品供销两旺。

  4日晚7点,高淳区固城街道禅林村蟹农赵新兵准时出发,去自家50亩养殖基地捕捞螃蟹,不一会他就收获颇丰。这些螃蟹个个张牙舞爪,“黄毛、金爪、青背、白肚”,规格都不小。“今年我们家螃蟹规格大,公蟹最小的4两,最大的7两,母蟹一般都在3.5两左右。”赵新兵笑着说,恰逢双节,螃蟹市场价“非常可观”,较去年平均上涨了50%,“以3.5两母蟹为例,去年每斤售价在100—110元,今年涨到了160—180元。”

  这几天,赵新兵家的蟹塘每天产出100多斤螃蟹,虽然价格不低,可仍然供不应求。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每天上午开始预订电话就响个不停。为了让顾客尽早吃上新鲜的螃蟹,他都是夜晚捕捞,第二天发货,常常一夜“无眠”。“虽然累,但是值得,国庆假期每天收入都超过1万元,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赵新兵脸上乐开了花。记者获悉,今年高淳全区螃蟹养殖面积达20.5万亩,预计产量将达到1.7万吨,产值近20亿元。

  以节为媒,特色活动喜迎丰收

  “每一次来都有惊喜!”市民王女士已经连续四年在国庆假期前往八卦洲陌上花渡,“没想到今年不出南京,就一次性尝遍了全省各地的乡土地标美食。”2日,淮安钦工肉圆、宜兴杨巷葱油饼、苏州王四叫花鸡等全省代表性地标美食齐聚八卦洲,线下品鉴、线上促销。

  自2017年以来,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已连续四年在八卦洲陌上花渡景区举办。今年园区重点打造了三大农业专题展区,展示百余个品种特色百合花和脱贫攻坚主题创意花卉景观;在“兴农馆”,“农业与帮扶”主题的13个展区与南都老街融合,展现出一幅南都农兴新画卷;“农业科普馆”通过五谷农趣、豆豆王国、航天育种三大科普互动空间,让市民游客乐享生活、共赞小康,领略不一样的农趣生活……

  丰收号子唱起来,民俗秧歌舞起来,农家美食摆起来。5日上午,六合绿航生态采摘园第六届猕猴桃丰收文化旅游节拉开帷幕。以节为媒,舞台上欢歌笑语,文艺演出不停歇;果园里,一颗颗椭圆的土褐色猕猴桃从绿叶中垂下来,让人看了满心欢喜,市民游客穿行其间,自由采摘。短短一个上午,园区共有8000人次采摘观光,卖出1万斤左右的猕猴桃,直接销售额达到约20万元。

  绿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红卫介绍,整个果园占地500多亩,是南京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今年预计产量可以达到40万斤,从9月20日开始,采摘可以一直持续到10月底,“现在成熟的黄心桃口感最好,整个国庆假期正是黄金时节。我们以节为媒,一方面分享丰收喜悦,更多也是吸引客流,从而来带动消费热情,促进销量。”记者了解到,国庆期间,六合区文旅集团还推出“乐游六合,包‘礼’精彩”精品旅游线路,将绿航猕猴桃园区与六合其他景点串联起来,套餐里包含每人一斤免费采摘,给市民游客提供多样化乡村旅游体验。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张闻芝)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