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乘坐“考古时光机”奔向美好新未来

2020年09月30日 09:33:4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维系了五千多年而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华儿女留下了宝贵财富。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无数中华文明瑰宝被掩埋尘封,等待阳光重新映照,转化为激励中华儿女砥砺奋进、书写历史新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考古工作就是一台联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光机器”,既可以拂去中华文明瑰宝的灰尘,照见中华民族的历史,又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中华儿女奔向美好新未来。

  1921年,我国第一次发掘仰韶村遗址,正式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启动了“考古时光机”的新旅程。经过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从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遗址发现了18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物、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距今10000多年的可能与人类栽培活动有关的几粒稻粒和具有原始特征的陶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多个随葬的带有刻画符号的龟甲,到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和兴隆沟遗址出土了玉制的玉玦、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一艘距今约8000年的独木舟、浙江北部余杭良渚遗址发现了修筑于5000多年前的大型城址等等,系列重大考古发现给出了“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真实的答案,灿烂的中华文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为开创新的美好未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初心所指、使命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多次进行实地考察,对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科学部署、大力推进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再添河北康保兴隆遗址等五项新成果。当前,在即将迎来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在“十四五”时期即将开局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提出对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四点要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明确了新方向、提供了新路径。

  风好正扬帆,考古正当时。各相关部门和广大考古工作者要瞄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站在推动全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始终与文明发展、人民期待同频共振,坚决把“要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要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要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这“四点要求”落实到位,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打造更具历史感、科技感的“考古时光机”,助力中华儿女穿越“时空隧道”奔向美好新未来,助力中华文明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民族复兴贡献更强文化自信的力量。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就让我们乘坐“考古时光机”,还原历史、学习历史、创造历史,推动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民族复兴乘风破浪。(艾佩韦)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