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岳西:返乡青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0年09月29日 15:22:0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古坊乡下坊村,群山和房屋环绕间,一片蓝色顶棚引人注目,这是90后返乡创业者祝文赞和村集体合办的岳西县锐新鞋服有限公司的厂房。1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有人踩着缝纫机做鞋面,有人用手拉鞋帮、穿鞋带, 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这批货物将发往浙江、广东等地,最近销售旺季来了,还要为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备货。工人都来自本村或周边。”祝文赞说。

  谁能想到,祝文赞也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一直患有肺结核。他初中毕业后,刚满16岁就去温州打工,先在鞋厂上班,后来自学开网店卖鞋,终于脱了贫。

  2017年,村干部找到祝文赞,希望他回村发展。于是,他和村集体各出资50万元,成立一家鞋服有限公司,生产皮鞋、旅游休闲鞋。他还利用线上渠道将产品销往全国,短短几年,企业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同时,解决周边50名群众(其中贫困户26人)就业,每人平均月收入1500元。

  村民韩春来曾是贫困户,一人拉扯两个孩子生活,2017年进入鞋厂上班,每年有3万多元收入,还能兼顾农活,最终脱贫。2019年,下坊村也通过鞋厂增加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

  “家乡经济环境变好了,我们也有干劲。以前去县城,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下高速十几分钟就能到家。村里快递代理点也建了起来,购买原材料也方便多了。”眼下,祝文赞还想探索电商发展新路径,帮乡亲们销售农特产品。

  岳西位于大别山腹地,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以来,该县依托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推动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等工作,调整产业结构。2018年8月,岳西县通过国家专项考核评估,成为安徽省首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当地,还有很多和祝文赞一样的返乡创业青年,他们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敢于作为,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逐渐成长助力乡村发展中的“新力量”。

  在岳西县来榜镇,提起“木耳哥”吴松青,不少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吴松青是该镇关河村第一个大学生,2008年大学毕业后,在南京一家国企工作,2013年,辞职返乡创业。

  岳西县是适宜生产食用菌的地区之一,来榜镇又是安徽蚕桑第一镇,每年产生大量废弃桑枝。吴松青回乡流转50亩土地,回收桑枝,再加工成菌棒,为黑木耳提供养分。“松树枝粉碎后作为茯苓培养原料,桑树枝作为灵芝的培养原料,将袋料栽培和液体菌种技术应用到木耳种植中,节约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好不容易闯出去了,还回来搞农业,没出息。”刚创业时,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吴松青给自己打气:要利用好家乡资源优势,带动产业发展。

  为尽快提高经济效益,2014年,他培养了20万棒菌棒,但因缺乏经验,没把握好种植时节。“菌棒坏了四分之一,田地里都是一片绿色,看着心里难受。”

  就在他资金链快断裂时,县领导主动找到他,下拨20万元帮扶资金。“另外,县里还给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每月2000元保底工资,政府搭建平台,我不断外出学习,把种植环节标准化、科学化。”

  经过一年辛劳,情况好转。2015年,吴松青扩大规模,并吸收十几位村民就业。他还与来榜镇3个贫困村合作,以每户贫困户派发200棒菌种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户均增收2000元。

  陈念红是关河村茶园组贫困户,丈夫患尿毒症,家里负债累累。吴松青知道情况后,免费赠送桑枝香菇2000棒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安排她在基地务工,帮助她每年增收1.2万元。2016年,吴松青成立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280户贫困户就业,平均每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连日来,31岁的岳西县响肠镇返乡创业青年方红也格外忙碌,白天跑市场,晚上聊订单,贸易重心开始转向国内市场。

  她的厂区坐落在一片小山凹里,生产草编、竹、木、藤类工艺品,生产车间、设计工作室、展示厅、打样包装间等一应俱全。“产品分为家居、屏风、果盘、动物等十几个系列,每一件产品的纹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方红扎着马尾,一身休闲装打扮。

  方红大学学的是商务英语专业,2012年毕业后在上海一所学校任教。2013年,她在广交会参加活动时,被展区精美的工艺品迷住了。“家乡不就有柳条、茶枝、桑枝这些原材料嘛,我有些‘心痒痒’。”当时,她萌发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方红家里祖辈都是篾匠,她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工艺品情有独钟。经过考察学习,她辞职回乡筹钱开办了安徽红方工艺品有限公司。

  “看着家乡的山和树林,我干劲十足。哪些原材料适合编织?烘干火候如何把握?”带着问题,方红翻山越岭研究原材料。她发现,木姜子的枝条韧性好,是用来编织的好材料,山合欢树心呈深褐色,可用来装饰……于是,稻草秸秆、茭白秸秆、泡桐、树桩,这些外人看来没有价值的东西,都成为工艺品原材料。2014年,她带着100多款产品参加广交会,用英语、日语、西班牙语主动跟外商交流,最终拿下一笔订单,花了40多天打样、修改,赚到第一桶金。

  她还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近年来,公司已研发出近3000款不同风格的产品,销往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创汇近2000万美元。

  事业蒸蒸日上,她不忘回馈家乡。“从我回来第一天起,就想着要让乡亲们拥有‘造血’功能,凭手艺吃饭。”公司通过“扶贫工厂+居家就业示范基地”模式,提供生产工具、原材料,将订单分散到贫困人口家中,进行代加工生产。县里也向企业下发用工补助和资金补贴。

  近年来,岳西县重点扶持茶桑菜果药、构树、旅游、电商等十大扶贫产业,鼓励园区、龙头企业、创业青年起带动、示范作用,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具备一技之长,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

  方红发现,很多村民在家门口有了工作,可以照顾家庭,家庭矛盾也少了。“身边有很多返乡创业青年投身扶贫事业,带领乡亲们走上小康致富路。”

  据了解,岳西县自2013年起实施“大学生回乡工程”,选聘具有本乡镇户籍、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为村后备干部,引导他们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县已有40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的试验田里发光发热。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