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东数西算”,推进加“数”发展的最优算法

2020年09月27日 09:28:0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9月26日,国家“东数西算”产业联盟在甘肃省兰州市成立。这个产业联盟将搭建东西部算力供需对接平台,优化我国东中西部算力资源协同发展格局,有助于形成自由流通、按需配置、有效共享的数据要素市场。

  “东数西算”,犹如数据流动领域的“西气东输”,具体是指把东部的数据流动到西部存储、计算。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其立足点在于化解我国东部算力资源紧张与西部算力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主要目标指向发挥数据资本化价值,更好保障东部地区数字化发展,加快打造中西部地区新的数字经济增长极,是推动东中西区域协调统筹发展、我国经济加“数”发展的最优算法。

  数据本身是一种资产,可以转化为资本,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经提出将数据作为全新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构建起新的生产要素矩阵。随着新生产要素矩阵的作用不断显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日益良好的发展态势,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十四五”期间,数据将进一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引擎。从经济发展远景来看,以数据为重要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分析,到2023年数字经济的年产值将占据全世界GDP的62%,在加快步入数字经济的时代,加大数据从资产向资本转化的效率意义重大。但从我国区域发展层面来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降低,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大多集中在广东、上海、湖北等东中部地区。要想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打破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上的不平衡,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就是一个重要抓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完善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发挥数据生产要素效用,推动国家加“数”发展的前提和基石。当前,我国东中西部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不平衡不充分,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强,但算力基础设施资源紧张,中西部地区能源和算力资源丰富,但产业过于低端化。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优势互补、着力补齐短板,已经成为优化“十四五”算力资源布局的重要内容。

  把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摆在基础性、关键性位置,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发挥跑出数字经济发展的“加速度”。要聚焦数据要素资源整体分布存在严重不平衡、数据要素资源跨域流通机制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建立算力需求分级分类机制、结合本地“十四五”规划启动需求测算和规划编制、配套推进配售电等相关能源资源的改革,持续推进数字经济“东数西算”工程。同时,要建立与“东数西算”相适配的“国家数网”体系,强化引导数据要素跨域流通的制度设计,等等。凝聚共识、整合资源、抓好落实,加快形成自由流通、按需配置、有效共享的数据要素市场,才能确保“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效。

  当前,全球疫情大流行在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逆风”的同时,也给数字经济发展送来了“东风”。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以“东数西算”为重要抓手,把握机遇、乘“风”而上,不断完善我国数据基础设施格局、增强数字产业发展基础能力,必能牢牢掌握经济加“数”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艾佩韦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