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被性侵因漂亮轻浮”?这种“安全知识”走向了安全的反面|荔枝时评

2020年09月25日 14:18:2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马青

  (作者马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9月24日,有网友爆料称中国美术学院2020《新生安全知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内容有多处不妥,把性侵害产生的因素全归咎于女性,而只字不提施害者。对此,中国美术学院保卫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是学校安全处在处理相关案子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不是歧视女性,不能单看文字断章取义。

   说网友“断章取义”,也就是说,不是《手册》写错了,是你们读错了。但是,真的是网友“断章取义”误读了他们的本意吗?

  网络截图把《手册》里的“性侵害产生的因素”全都截取了下来,很完整。《手册》总结了性侵害产生的三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女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包括“长相漂亮,举止轻浮”等七种因素;另两方面则是性侵害容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时间地点受害者都提了,唯独没提施害者。那么,学校安全处是不是认为,如果发生性侵案,女生要先检讨自己?

  看看《手册》总结的原因吧,包括了长相、装扮、性格、品德和能力方方面面。长得好看不行,长得不好看,注重打扮也不行;性格外向不行,容易被认为举止轻浮,性格内向也不行,因为“少与外界交往,孤立无援”。更糟糕的是,就连有隐私、力气小都不行。如果这些原因都不存在,还有最万能的句子等着你——“自我防范意识差”。也就是说,性侵因素的另外两点——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说到最后也可以成为受害者的“锅”,真是画了一个完整的“逻辑自洽”的圆。

  然而,这里的陷阱是,如果在受害者身上发现了太多最普通、最广泛、甚至完全无法“改进”的共同点,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生而为女人,我们很抱歉。

  这种《手册》的存在,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常识重复一百次也不嫌多。女性的衣着举止既不是性侵的理由,也不是性侵的原因。比利时办过一个展览,名为“你当时穿了什么”,展出了被性侵的女性当时穿的服装,就是最最日常的衣服——有毛衣,有牛仔裤,还有童装。有机构曾专门对强暴犯罪做过研究,发现陌生街头,施害者挑选受害者的一个共同点是看上去好欺负,更容易得手。所以,背街小巷也好,夜深人静也好,孤身一人也好,这些危险因素指出的都是犯罪分子“容易得手”和“容易逃离”的判断。   

  有人喜欢用“钱包不外露”来类比,辩解说,警告女生不要穿着暴露,就跟警察告诫大家放好钱包防范小偷是一样的,这不是“为你好”吗?其实这是归因谬误。对小偷来说,你的钱包露不露出来,它都是目标。之所以提醒公众放好钱包,并不是为了减少对小偷的诱惑,而是增加偷盗难度。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福冈警察厅针对女性的性犯罪防范指南,没有任何关于女性长相着装性格举止的表述,而是提供了很多技术性的建议,以及公共安全保障的信息,比如提醒单身居住的女生,在门口多放一双男性皮鞋和一把大号的伞。这都是为了警告潜在的犯罪者,这里不容易得手,或犯了法你逃不掉。

  当然,性侵案大多数发生在熟人之间。熟人性侵则更容易躲藏在“权力的游戏”和“你情我愿”的想像中。那么,问题同样不出在受害者身上。有些施害者是有了一点权力就为所欲为,有些施害者却是对自己“迷之自信”,经常误解女生释放的信号。社会研究告诉我们,有些男性实施性侵是为了支配、羞辱或惩罚受害者,这部分人容易对女性产生敌意和蔑视,并在发生了强暴行为后,指责是对方挑逗了他们,或是表达了同意。

  从这个角度说,这份《手册》不仅归因错误,更糟糕的是,它还在强化对女性的敌意与蔑视——女性的种种做法都是“性侵害的产生因素”,这岂不是彻底走到了“安全防范”的反面?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