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兴产业丨云南省宁蒗县、澜沧县、广南县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2020年09月24日 12:44:55 |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生态贫瘠、地处边疆、发展滞后……云南省宁蒗、澜沧、广南3县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3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通过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连日来,到宁蒗县泸沽湖旅游的游客日渐增多。家住泸沽湖畔永宁镇落水村的村民廖安荣撑起游船带领游客游览泸沽湖,有了不错的收入。

  2014年,廖安荣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为他制定了参与旅游脱贫的路子。经过培训,廖安荣能够为游客提供游船服务,“现在我家的地出租了,加上房租和游船的经营,每年能有20万元收入”。

  落水村有1176户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在景区内的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游船、开客栈等方式直接参与旅游服务,在景区外的37户则通过到酒店打工等方式间接吃上了“旅游饭”。

  宁蒗县不断探索泸沽湖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提出“控湖转坝”的发展思路。丽江泸沽湖管理局局长和振说:“我们提出通过建设摩梭特色小镇、永宁古镇和农旅小镇,让游客充分了解泸沽湖的民俗文化,领略田园风光。”

  按照“游中间,住两边”思路,泸沽湖外围的扎实村依托独特的摩梭文化,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产业。

  “来这里的游客不仅是喜欢美景,还对摩梭人的文化感兴趣。”村民鼎雅鲁汝在自家老院子里建起了摩梭文化特色民宿。“在为游客提供吃住行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护和传承摩梭传统文化,让泸沽湖旅游更有吸引力。”

  走进澜沧县竹塘乡半坡组林下三七种植基地,这里松树成林,植被茂盛,生态环境优越。

  2015年,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在“农民院士”朱有勇的带领下,科技人员根据当地多雨、多森林的特点,确定了种植林下三七的发展方案。

  “这里的山区森林覆盖率在73%以上。朱院士在这里积极推广林下三七种植技术,充分发挥当地林下资源优势。”云南农业大学教授黄惠川告诉记者。

  黄惠川说,由于严格采用生态种植,林下三七受到市场追捧,今年大规模上市后能卖到每公斤2000元。经过两年发展,澜沧县已种植林下三七逾万亩,仅竹塘乡就种了6000亩,带动山区全乡4694户群众脱贫增收。

  取线、安装、缠绕、扎紧……在广南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圆梦社区德原加工厂,27岁的陈文秀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手艺娴熟的她几分钟就完成了一个电子磁环的制作,“电子磁环用于各类家用电器,我一天可以做400多个”。

  为了让困于深山中的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广南县拿出紧临云桂铁路广南县站和工业园区的黄金地段,规划600亩土地建设集中安置点——圆梦社区,目前已经有广南县16个乡镇8000多名群众搬迁入住。

  陈文秀告诉记者,以前住在农村时,只靠种玉米维持生活。2019年11月,陈文秀一家搬进了圆梦社区,从新家到务工工厂只需步行10分钟,两个孩子也在县城读了初中和小学,“住进圆梦社区真是圆了城市梦。”

  距离圆梦社区1.5公里的广南国际鞋服城,也吸纳了不少易地搬迁群众就业。目前鞋服城已有5家企业入驻,增加就业岗位4800个,为搬迁群众预留工作岗位3600个。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