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十分之一是低收入人口,“超市”和“攀亲戚”成脱贫奇招

2020年09月23日 10:13:4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全县户籍人口113.2万,有11.05万是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一共12个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个镇街被纳入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片区和涟沭结合部片区重点帮扶,另外还有53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142个低收入村,“十三五”期间省级重点帮扶县之一……看完这一连串的介绍,您觉得这个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会做得怎样?

  这个县就是地处淮安东北部的涟水县,在22日的淮安市“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主题发布之涟水县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该县县委书记时勇底气十足:“涟水县提前一年基本完成‘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任务,连续两年获得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奖励,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脱贫致富奖。”

  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呢?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最好办法。”时勇告诉记者,涟水始终把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围绕“户户有增收门路、村村有致富项目、镇街有农业园区”的目标进行项目建设。但在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各家各户情况各有不同,有的贫困群众不知道怎么干,有的帮扶责任人不知道怎么扶,有的社会力量不知道怎么帮,很难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因此,涟水县创新搭建了“阳光扶贫超市”。

  虽然名叫“超市”,但这里售卖的不是商品,而是经验、信息等脱贫致富路上的关键元素。记者了解到,“阳光扶贫超市” 总体上分为“我想创业”“我想就业”“我想咨询”“信息发布”四大功能板块,针对不同贫困群众的不同情况,“阳光扶贫超市”整合了全县110余个富民壮村项目、30余个技能培训项目、300多种就业岗位、50余条政策服务等信息,供低收入群众选择。截至目前,“阳光扶贫超市”累计帮助2000余名低收入农户实施了精准到户项目、3000余名低收入农户实现了就业增收、70个低收入村新上了壮村项目。

  在涟水的扶贫工作中,还有一种“攀亲戚”的“风气”。“全县8408名党员干部与34764户低收入农户、171个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与53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142个低收入村结‘穷亲’。”时勇告诉记者,涟水县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和县镇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制度,层层签订“军令状”。此外,涟水还特别注重将干部下沉到扶贫一线,从县级层面选派了53名“扶贫书记(主任)”驻村帮扶、组建62人的“村书记顾问团”指导扶贫,每个镇街都选派1名扶贫专干专职扶贫。

  项目是拔掉穷根的抓手。涟水县整合各类资金7亿元,打造了食用菌、中药材、青芦笋等一批特色产业名片,建成各类农业示范区30个。促进了当地的创业就业。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金融政策,如扶贫小额贷款、项目补助等,让群众在就业创业的致富路上自信出发。

  此外,为了防止贫困群众在脱贫后再返贫,涟水县还注重给深度贫困农户兜底,不仅做到“应保尽保”,还对不符合民政救助条件或临时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低收入农户实行财政兜底救助。同时,通过“免、补、贷、防”等方法,确保贫困学生“上得起学”、“上好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此外,涟水县实施了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待遇倾斜政策,出台“县内住院自付费用超过10%部分由县财政兜底”等政策,最大限度降低因病支出费用,力阻“病根”变“穷根”。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下一阶段,涟水县将做精做深扶贫产业,在现有青芦笋、食用菌、中草药、特色果蔬等产业扶贫项目基础上,全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加大“涟品汇”“涟农优品”等扶贫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广力度,通过消费扶贫打通特色农产品供给侧,扩大产业规模,促进稳定增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江苏广电淮安中心站/朱延庆 索浩阳 通讯员/孙国柱 李卫兵 图片/刘锦国 嵇永新 编辑/苏月)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