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 一种腔调:锡剧《显应桥》即将登陆紫金文化艺术节

2020年09月21日 16:20:0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编辑/楚雪娇(实习)“我有一段情呀,唱拔勒诸公听……” 

  无锡城里,位于西门古运河与梁溪河交汇处的西水墩旁,一座名为“显应”的小桥,留下诸多传说——

  清嘉庆年间,这里曾发生一桩轰动江南、惊动朝野的冤案。当时还担任吏部尚书的邹炳泰信奉风水,将门前的显应河拦腰截断,垒石成坝,致使下游干枯。无锡县令梁士杰为民请愿,却被发配充军;梁妻水红菱,为救丈夫,跪求邹炳泰,不料被强掳为妾……七年后,梁士杰削发为僧,却剪不断对百姓的牵挂,长安街上断炊断饮鸣民冤,终使邹炳泰得到严惩。

  无锡县令梁士杰不畏强权,心系百姓、为民请命,历经多难重新归来,终得以洗刷冤屈。几百年后,锡剧《显应桥》用艺术的方式再现了这一历史真实故事。一方水土,一种腔调,无锡小调,江南韵味,以本地剧种演绎本地故事,再贴切不过。

  锡剧起源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无锡、常州一带乡民自发而作的山歌,这种叙事山歌被称为“东乡调”。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与道情、唱春等相融合,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演唱生活中的小故事。由于语音唱腔略异,又分“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滩簧随后吸收了江南民间舞蹈“采茶灯”的身段动作,并采用采茶灯、花鼓戏的方式演出,逐渐发展成滩簧小戏,被称作“花鼓滩簧”。清代道光年间,出现半职业、职业滩簧艺人,至光绪年间,逐步形成常帮、锡帮、江阴帮和宜兴帮。此后不久逐渐合班演出,改称“常锡文戏”。1950年代,终定名为“锡剧”。

  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创排的最新一版锡剧《显应桥》,由国家一级导演俞克平编剧、导演,国家一级演员汤达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季春艳、锡剧名家张金华、优秀青年演员张远鸿等主演。传统是根,创新是魂,该剧在本次的编创处理上减少了事件的过程性描述,重点勾勒“人情”。既在舞美构建上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也在音乐声腔的设计上保留了传统锡剧“小桥流水,抒情典雅”的原汁原味,不失为戏曲现代审美方面又一次成功探索,让人耳目一新。

  据了解,锡剧《显应桥》班底正为即将到来的紫金文化艺术节期间紧张备战,该剧将于10月1日晚登临南京紫金大戏院的舞台,敬请期待!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