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宜兴万石镇的倪家塘自然村里,10多名工人站在开挖好的沟渠里,将一段段放置好的污水管网排好、接上。未来几天,倪家塘的主管网建设将全部完成,待到月底,这里的32户村民完成纳管出户后,农村生活污水将汇集到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以来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一块“短板”,而宜兴地处太湖上游、流域下游的特殊区位,加上农村地域面积广,有20多万户农村住户的现状,补齐该“短板”尤为重要。为加强水环境治理,宜兴坚持水岸联动,在2018年与央企北控集团合作,以PPP模式实施总投资50多亿元的控源截污工程,对所有村庄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治理。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投资近30亿元,新建污水管网约1100公里,“管”住了1380个自然村。
以水源地保护区、太湖一级保护区区域为重点,宜兴加快推进力度,力争在今年内实现工程全覆盖。“污水管网进村入户工程量大,再加上山区地形复杂,更加大了施工难度。”太华镇建设局工作人员王小军介绍。龙珠水库是宜兴一大水源地,上游共有1816户村民。记者在胥锦村看到,每户村民家中都有两个管子外接到主管网,一个直通厨房,另一个连接洗手间。生活污水出户收集汇总至泵坑,由污水泵经村外压力管输送至市政主管网,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排放。据当地村民回忆,几十年前,农村有倒马桶的习惯,生活污水到了田间、河中,后来大部分农户用上了抽水马桶,就在自家屋边挖个化粪池连接到卫生间,池里的污水会自然渗透至泥土中消耗掉。截至目前,该区域出户率已达到90%,集中纳管后,污水不再乱排放。
“看,这是我们镇的控源截污管网图。”万石镇建设局工作人员姜奇向记者展示。这些管网进村入户延伸到了每个角落的同时,宜兴还根据村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在万石镇的古庄自然村,由于当地人口聚集度不高,部分农户则采用净化槽处理模式。“这台冰柜大小的‘家用净化箱’处理的便是我家的生活污水。”村民钱鸿俊笑着说。钱鸿俊家紧挨着村级支浜西埝河,而西埝河直通入太湖河道殷村港,此次污水纳管控住了源头。“看到这管子里流出的水了吗?就是处理后的。”记者在现场看到,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后,再用提升泵将水打到净化槽,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后,水质达到标准后排入河中。“开挖、接管,太麻烦了。”回忆起当初施工的情景,钱鸿俊表示很不理解。但随着河道水质逐渐变清,在百姓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个生态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村里还将污水治理工程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每家村民屋后都用木栅栏围起了小院子,河边建起了凉亭、休闲广场,沿河铺设了慢行道,美丽乡村建设“底气”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