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被破坏式翻新,文物修复岂能如此简单粗暴|荔枝时评

2020年09月16日 12:16:19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韩浩月

  (作者韩浩月,荔枝时评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文化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衡水安济桥在修缮过程中将桥面原有石块拆除,被指“破坏式”翻新,引起当地人的不满,也引发了网友关注。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安济桥桥面修缮工作未上报审批,已责令地方停止施工。

  带有车辙痕迹的桥面,是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见证者。然而,经过粗暴的“修缮”后,新铺的平整石材将这些痕迹硬生生截断。作为河北省境内现存横跨滏阳河上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桥,安济桥被“毁容”,实在令人惋惜。

  古桥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是外地游客通常最愿意参观的景点之一。而对于当地人而言,古桥既是一种历史见证,也是一种文化,与当地人有着深沉的情感连接。经过时间的洗礼,古桥已经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在实现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保持它的原有风貌,是最起码的尊重。用崭新的普通的水泥砖铺设在古桥,这种“新砖”配“旧瓦”的做法,对古桥造成了粗暴的破坏。如此修复,背离了保护文物的初衷,走向了守护文化的反面。

  对待古桥的态度,能够很好地考量地方文化认知水准。在文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却仍有不少地方做得不及格:2018年,温州平阳鳌江福星桥在修复时,把五孔桥修成了四孔桥,凭空消失了一孔;2020年,位于山西忻州的铁梁桥被修复得面目全非,除了桥拱外,其它部分几乎都“焕然一新”,失去了珍贵的文化唯一性……

  把有魅力的古桥,修成扎眼的新桥,是“实用心态”使然。新建筑材料易获得、好施工,把桥面铺设得光滑平整,车辆易通过,而且在资金投入上,也比“修旧如旧”要节省。正是这种心态,才致使一座座古桥遭受了难以弥补的文化损失。

  其实,一座古桥的修复审批并不是那么简单容易就能通过的。在《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下,修复施工部门必须要得到当地以及上级相关主管部门的许可与同意之后才可以动工,并且在修复过程中要接受文物保护专家的指导与监督。很可惜的是,安济桥等古桥并未享受到文物应有的“待遇”。

  有失败案例在先,有舆论批评压力在前,仍有地方不加斟酌、不由分说地对古桥进行破坏性修复,无疑反映出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观念模糊、原则不清,批复修复报告时具有随意性;设计、监理部门业务水平不高、实地考察与规划指导不到位;修缮队伍文物保护意识淡泊,把文物保护当成了普通的工地施工。

  在当地百姓的反对声中,在媒体曝光后,河北衡水安济桥修复暂停施工了。修复到一半的古桥从头再来,不仅增加了时间与资金成本,还造成了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得不偿失。对待文物,应谨慎再谨慎。“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维修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