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里,藏着个五光十色的“烟标王国”

2020年09月14日 09:21:14 | 来源:引力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跟着顾老伯,穿过居民楼底层车库间的走廊,昏暗中很有点洞穴寻宝的感觉。停留在一间车库前,拿出钥匙,开锁,推门,顾老伯的脸上泛起了兴奋的红晕。

  “啪”的一声,电灯亮起,眼前是两排玻璃橱窗,里面整齐地排放着一枚枚五光十色的烟标。真没想到,在这扇再平常不过的车库铁门背后,有着这么一间“烟标陈列室”。这些,便是苏州收藏爱好者顾老伯坚持了60多年累积起来的珍藏。

  偶然捡起一个烟盒,引出了长达60多年的爱好

  “最早开始收集烟标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大概1958年左右吧。那个时候,我喜欢画画,看到地上人家随手撇下的烟盒子上的图案精美,就捡起来对着临摹。慢慢地便开始收集各种各样不同的烟标。”顾老伯的回忆,从他遥远的孩童时光开始。

  当时,街坊邻居抽烟的人不少,烟盒并不难找。可要得到此前没见的“新玩意”就得花点力气了。“找那些叔叔伯伯要来抽完的烟盒,我嘴巴就得甜一点。有时候,他们会让我跑跑腿,作为‘交换’吧。”

  当时,喜欢上烟标收藏的小伙伴还不少。年岁渐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将这小孩子的“玩意”束之高阁了。可李老伯将收藏烟标变成了自己的毕生爱好,变成了他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在黑龙江当了五年兵。当时,部队里都知道我喜欢收藏这个。战友们抽完烟,总会把烟盒留给我;战友出差,我也要嘱咐几句,让他们别忘带点外地特有的烟回来。”

  就这样,从捡拾地上的烟盒开始,顾老伯收集烟标的历史已经跨越了60个年头,无论是从军还是回地方工作,从未间断过。藏品的丰富,也让圈内的爱好者们艳羡不已——从民国时期的老标到目前市面上刚推出的新款,从国内的稀罕品种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外烟”,无所不包。顾老伯粗略地估计了一下,自己已经收藏了接近三千种的烟标。

  顾老伯今年已经71岁,头发虽已花白,身手却和年轻人一样灵活。大约十年前,他从苏州供电公司退休,自此他有更多的时间花在烟标收藏上了。

  2010年春,顾老伯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内买下了一间车库,再从一些做烟酒、茶叶生意的朋友那里收来一些旧的陈列柜,重新订做玻璃移门,前前后后花了两万元,布置起了这个车库陈列室。接着,他便将自己收藏的所有烟标悉数从家里转移到了这里,上世纪70年代后的硬壳烟标按照类别排列在玻璃橱柜中,软壳的老烟标则夹进文件夹一一编纂成册。

  “这样的烟标陈列室,在苏州是独一家。”顾老伯骄傲地说。

  为个烟标被列车抛在了月台 痴迷者的尴尬与骄傲

  烟标收藏不算大众,不过,还是有那么个圈子的。就在苏州,据顾老伯所知,藏品较有规模的藏家有十几个。周末,圈内人会带着自己的收藏在古玩市场聚会,交流、品评藏品,进行一些交换和交易。“有一次我把自己收藏的一套1987版南京牌‘金陵十二钗’拿去市场,当时他们呆掉了,都说只见过影像,从没见过这么全的一套实物。”这感觉,真能让顾老伯骄傲得飞起来。

  同样让顾老伯骄傲的藏品,是一套12枚南京牌新版的“金陵十二钗”烟标。这种香烟在市面上不难买到,可真正的资深收藏者才知道,要收全这一套“十二钗”,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样的烟,不同的图案,会随机发到不同的地方。当时,我一次次打电话给烟草公司,追踪每一种货发到哪个地区了,然后‘跟踪追击’。”其中,为了收集到“十二钗”中的“秦可卿”,顾老伯特意跑了趟南京,向南京卷烟厂再三询问“秦可卿”的去处,这才在南京本地“抱得美人归”。“收齐这套新版十二钗,前后用了两年时间,下了不少功夫。”

  长达60多年的坚持与痴迷,让顾老板赢得了这份骄傲。因为这份痴迷,顾老伯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指着一盒恒大牌烟标,他笑着回忆起当年的一段“尴尬”:“大概1973年的时候,我在苏州探亲结束,坐火车回东北,每到一个站我都下来买一些当地的香烟。到达天津的时候,为了买这盒恒大牌香烟,耽误了一会儿,都没有注意到火车已经开走了。”当时顾老伯的行李还在火车上,独留顾老伯一人揣着恒大牌香烟站在月台上干着急。好在,军人通行证还在身上,他不仅顺利地改签了票,也找回了自己的行李。

  当然,能收集到这么多烟标,离不开朋友们的合力帮助。不仅战友,在顾老伯参加工作后,周围的朋友们也都了解到顾老伯的特殊爱好,也都乐意把抽完的烟盒留给顾老伯,尤其是出差的时候,大家都忘不了有项“重大使命”,就是给顾老伯带回当地特产的香烟。“每一次重大纪念日或者运动会,烟草厂都会推出纪念版香烟,我们叫作‘纪念标’。2002年日韩世界杯时期,有同事去韩国看球,我再三嘱咐一定要帮我带回来世界杯纪念版香烟。”

  “烟标见证历史” 一枚“珍宝岛”烟标背后的特别记忆

  60多年的收藏经历,已经让顾老伯练成了一副“火眼金睛”。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眼睛已经老花,烟标上的小字已经看不大清楚了。但是,拿出一枚烟标来,他只瞄一眼,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烟标所处的时代和生产的厂家。提到有关苏州的烟标,顾老伯立刻拿出了“姑苏”“虎丘”“沧浪亭”等以苏州元素命名的烟标,“其实苏州没有自己的烟厂,这些大都是和徐州、淮阴的烟厂联营推出的。上世纪80年代,有人会拿着虎丘香烟‘鲜嘎嘎’,说苏州也有自己的香烟了,其实不然。”

  打开顾老伯编纂的收藏册,卷首印着的一句话:“烟标见证历史”。在收集烟标的过程中,顾老伯总会想法设方去了解和记录这烟标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当然,如今的顾老伯已能利用网络来补充自己的烟标知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诞生不同的烟标。”

  说到这里,顾老伯从他的收藏册翻出一枚珍宝岛香烟的烟标。他回忆说,那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他所在的部队在大兴安岭地区修筑工事,吉林香烟厂推出了这款“珍宝岛”香烟后,顾老伯便将它收藏下来并保留至今。每当看到这枚红色的烟标,顾老伯便会想起那段岁月留给他的特别记忆。

  每一枚烟标都是一段历史的产物,或者说,就是历史本身。在顾老伯的收藏册的每一页上,都有打印出来的解说词和历史介绍,随着一页页的烟标翻过,观者仿佛置身于近代中国历史的画卷之中,跟随着烟标的变迁,经历了一次近百年的历史洗礼。顾老伯自己也已经戒烟两年有余,但是收藏烟标的步伐从未停止,不管是朋友赠送还是自己购得,这位七旬老人的“烟标王国”仍在不断扩张之中。

  合上收藏册,顾老伯笑着说,自己引以为傲的烟标陈列室很少向外人展示,自己很享受一个下午在这个陈列室中独自整理、编纂收藏或是和圈内好友攀谈的时光。“我自己其他的爱好和事情也很多,要是大家都来参观我的陈列室,我可吃不消一个个接待和介绍啊!”顾老伯笑着说。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