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见故人·喜不自胜|对话王贵祥:中国古建筑是横跨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2020年09月10日 16:02:3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中国文化,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如海纳百川般吐故纳新。荔枝新闻联合江苏卫视《似是故人来》节目推出10期“如见故人·喜不自胜”特别策划。对话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等业界泰斗。从中医到武术,从文字到宗教,从建筑到舞蹈,从农耕到手艺……剖析中华文化的真正内涵。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在无数文人墨客的诗词之中,中国古建筑都是熠熠闪耀的存在。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时代的雕塑。那么它是否忠实地反映历史的发展脉络,是否蕴含着更深刻的人文精神,它的魅力究竟来源何处?

  本期《似是故人来》节目,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对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贵祥,带你领略中国古建筑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意义,共同开启古建筑的所连接的中西文化。

  匠心寻“古”: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下与永葆初心的精神

  王贵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再传弟子、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带头人。他的多部著作在海内外先后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等各项奖项,代表作品有《古都洛阳》、《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等。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在节目中,王贵祥表示,“想要了解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一定是最好的开端。”

  博物馆中收藏了梁思成先生最重要的学术发现-佛光寺大殿模型,佛光寺建筑的出现证明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源于唐代甚至早于唐代。

  而当谈起自己的恩师-——梁思成先生对于建筑的研究、探索精神之时,王贵祥滔滔不绝。卢沟桥战事爆发,华北地区大量古建筑或将毁于战火之中,为争分夺秒的保存资料,梁思成和他的营造学社开启了一场保存手稿的战役之中。七年之内,跑遍华北几百座建筑,用2800多张图纸,一笔一划记录下众多古建筑的资料。  

  文化蕴涵: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载体

  节目中,主持人与王贵祥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建筑发展的6个阶段。从孩提时代逐步走向青壮年,中国古建筑背后蕴藏的更是中国文化与技艺不断的精进与发展。

  周朝时期,古建筑的设计暗示着中国人对于城市规划有着很完整的思想,“匠人营国,万九里,城三门。”的设计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南北朝时期,古建筑受到了外来文化“佛教”的影响,敦煌、龙门、永宁寺塔静静坐落,彰显着文化本身的兼容并蓄;而隋唐以后,中国建筑进入高峰阶段,无论是规整的隋唐长安城或是错落有致的园林,对后世建筑的发展与走向都一直影响颇深。

  除此以外,中国古建筑本身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生活景象的缩影。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风俗的人们对于建筑本身的构建也各有想法。“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小到植物景观的选择大到房屋布局走向,无处不体现着古人对于居住环境的实用需求更有对于美满、舒适生活的期盼。

  中国古建筑更多的是追求含蓄深沉之美,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境。而现存遗留下来的古典建筑,无论是四合院或者仅靠图片展示的样本都能从中窥探到古人对于内敛之美、生活之美、意境之美的不断追求。

  文化瑰宝:构建中西方文化的桥梁

  中国民居在构建之中,强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统一,庭院内外自成世界。而西方传统建筑追求的是坚固、实用与美观。而具体关于二者之区别,“欧洲人在室内室外是绝对分开的,自然是野的、荒芜的。经过人加工的园林是驯化的自然。远处的整体是野蛮的,但人的空间是文明的。它更是文明、驯化的自然、自然的结合。”王贵祥说道。

  而中国古代建筑更多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追求自然与人融为一体、相互交融,不分彼此。同时,每一个院落之间相互辅助,庭院、室内、室外自成世界,构成具有各自特色的小自然。

  梁思成曾经说:“西方建筑好像一副油画,你一眼就能看全这幅画。但,中国建筑就是一个卷轴画,进门入展开画卷,直到看到一进一进的院子,才算是看全这幅画。”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作为中国最高等级建筑的“祈年殿”更能代表中西方建筑的区别。祈年殿,建造于嘉靖时期,修缮于乾隆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保存下来的唯一一例古代明堂式建筑。

  祈年殿,为于地理位置高处,四周遍布树木,是人离天最近的地方。而祈年殿的修缮更加突出其纯净、造就空灵的之感。相对于欧洲石结构建筑,中国的高等级建筑都是木结构,不仅利用木头的数量营造极强的象征性,更是使用木质结构表达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与了解。    

  以人为中心,以土夯、土墙,土为台基,以木头立起来的屋顶。“柱以阴气上升,天以阳和下降。” 将人放置于中,以生养关系并存。

  关于中西方建筑最大差别,王贵祥认为:中国建筑基本上是为当事人生建造。为人、为现世而建构。

  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建筑浓缩着传统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一代代建筑学家艰苦朴素的精神,更是透露着平和温暖的气质。中国古建筑以瑰宝之形象向世界传递着华夏儿女平淡和谐的精神追求。

  编导/江苏卫视《似是故人来》节目组

  记者/荔枝新闻 沈芷(实习)

  (荔枝新闻&江苏卫视《似是故人来》联合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