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精神!抗日名将之子走进校园讲述抗战故事

2020年09月03日 10:02:3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国远征军名将、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位列其中。作为“半个南京人”,戴安澜曾在南京求学生活。今天(9月2日),抗日名将戴安澜的第三子戴澄东和南京民间抗战胜利纪念馆馆长吴先斌一起走进南京校园,为学生们讲述抗战故事。

  “父亲经常对人说,人穷志不穷,这不仅仅是做人的志气,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在南京市建康路小学报告厅,80多岁的抗日名将戴安澜之第三子戴澄东讲述着父亲的故事。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澄东说,父亲牺牲的时候,他还在襁褓之中,对父亲印象很多都是从父亲日记中感受到的。现场,戴澄东把自己手写的两篇父亲日记送给了师生。“第一篇日记是1937年9月1日写的,今天开始读沙士乐府原本,并从算数开始温习数学,极愿在炮火熏天之时间内求得知识的丰富也。第二篇是9月4日,余之英文已在枪炮声中完成,数学一项亦愿在枪炮声中完成之,将来学果有成,当名之为枪炮声交响曲。今记于此,以待他年。”

  “父亲打战天天要行军走路,白天要指挥,晚上还要部署,父亲还是天天自学。他自己都有计划,每天要做算数题目,每天要看多少字,他定了一年要看180份书,年底也会看看自己完成了没。我觉得读书最主要的是一辈子要学,过去他们那种艰难情况都学习,那现在有这么好的环境,更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戴澄东说,父亲的乐观与好学鼓舞着他,他也想传递给学生们。

  南京民间抗战胜利纪念馆馆长吴先斌,对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并两赴缅甸寻访戴安澜牺牲处。吴先斌说,戴安澜算是“半个南京人”,在乡下读完私塾后来到南京安徽公学求学。经考证,就是原南京六中,现第三中学所在地。殉国后,家人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南京。

  目前,戴安澜生前使用的专用信纸,在南京求学、居住、生活地点的照片,中国远征军第200师老兵采访记录等上百件文物史料,都被收藏在南京民间抗战胜利纪念馆,成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戴将军生前使用的行军床,他生前用的专用信笺,他生前获得的那个奖章,都在博物馆存放着。更重要的还要一段视频我们跟戴澄东老先生曾经到缅甸去寻访戴安澜将军一段段视频,这都在我们博物馆里面。不仅要走进校园,我们也希望小朋友能去走进博物馆更好了解一段历史。能看到实物,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戴安澜将军的故事也感动着每一位小听众,“老兵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很敬佩。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也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长大报效祖国。”六(1)班潘夏葆说。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通讯员/顾静 实习生/郑琪彬 编辑/梁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