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酷暑犹存。驱车驶过乡间小路,来到常熟市勤川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了车,一大片绿色的稻田呈现眼前,令人顿生清新凉爽之感。
“再过一个多月,村里的一万亩水稻就将迎来收割期,我们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勤川大米将如期上市。”看到记者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站在门前相迎的公司副总经理周斌忍不住报了个喜,黝黑面孔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勤丰村能够开发出万亩稻田,还得从八年前说起。
勤丰村位于常熟市城郊,较早完成了城市化,虽说还叫村,但基本与城市社区无异,村民们搬进了安置小区,村集体经济也以经营工业厂房和服务业用房的“房东经济”为主。2012年,当村党委书记张建昌提出要发展农业时,大家都不理解,“村里没有耕地,哪来的地搞农业,况且,农业投入大、周期长,很不划算。”
然而,张建昌不这么看。“我是挨过饿的人,深知搞农业的重要性。发展农业虽然苦,但从上到下都很重视,前景很广。搞农业,不仅可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能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乡愁和记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思路统一后,问题又来了,耕地从哪来?张建昌仔细考虑后,把目光投向了周边。2012年,勤丰村与隔壁镇的小义村达成协议,从当地流转了1200亩土地。
有了地,种什么?怎么种?从一开始,张建昌就打定主意,走一条科技兴农之路。2012年,常熟市勤川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四处招兵买马。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周斌因为对农业情有独钟,进入公司当起了一名技术员。
身为“大学生农民”,周斌被寄予厚望,但直到下了田,他才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他拜农技员为师,虚心向老农民请教,把自己变成了一名农业专家,也成了公司的领头人。
农业要强,投入还得跟上。勤丰村用工业上的收益反哺农业,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投资500多万元购买设备,至今已经积累了农业机械设备50多台,实现了从育秧到收割到加工的全程机械化生产。
下午3点多,勤川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春华刚从田间巡视回来。“以前田间灌溉都用小水泵,一个水泵只能管几亩土地,还特别容易坏,修起来很麻烦。”说到现在的种植方法,他十分兴奋,“现在引进了节水灌溉装置,一个水泵最多可以管几百亩地,省事多了!”
走进稻米加工车间,机声隆隆,一派繁忙。计重、去石、碾米、分级、抛光、色选……从颗粒归仓到入袋封装,一粒稻谷加工成大米要经过18道工序,这一切,只需要对着屏幕动动手就可以了。看着白花花的大米从生产线上“吐”出来,车间工作人员召志鹏显得悠闲而自得,“以前稻子收下来找人代加工,但是加工能力跟不上,大米卖相不好,影响销售。后来,村里投资了500多万元,从日本引进了先进生产线,一天下来,能加工50多吨大米。”
无人机打药、机器收割、运输车配送……有了科技支撑,原本辛苦的农活变得轻松了。“像我这样快60岁的人,一年工资加起来有10多万元,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土生土长的勤丰村村民蒋伟国感慨地说,现在不仅可以继续干擅长的农活,还成了个“上班族”,收入有保障,日子过得很舒心。
勤丰村的“飞地”种植模式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致富。2013年,勤丰村联合周边村子共同成立了常熟首家村级合作农场——常熟市勤川合作农场,用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施“公司+合作农场+村+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经营战略,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每亩地管理费1000元出头,刨除600多元的成本后,就是纯收入。”翻身村种粮大户周三告从公司承包了近400亩土地,一年忙下来,可以赚到十几万元的管理费。虽然辛苦,但风险大大降低。土地承包费用由公司买单,技术由公司提供,而他只需按照指导来种田,每亩地按规定交上1000斤稻子,剩余部分由公司在高于国家粮食收购指导价基础上回购。目前,像这样的合作种植已经达到了3000多亩,一大批农户从中受益。
这些年,通过与周边的东联村、小义村、翻身村等村子合作,勤丰村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近万亩。产量上去了,粮食存储又成了问题。2014年,村里投资400多万元,引进了两套恒温设备,建成恒温仓库。“有了这套设备,我们就做到了勤川牌大米永远是‘新米’。”周斌说,收割的稻子放在仓库里,每当客户需要时再加工成米,品质和新米差别不大。
现在,勤川牌大米早已名声在外,不仅获得了2017年江苏好大米银奖、2017年苏州地产优质大米金奖等诸多荣誉,也受到了市场的认可,成为当地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采购的抢手货,价格也是一路上涨,最高达到每斤十元。“我们创新销售方式,让好大米卖上好价格。”勤川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钱达拿出了一张“土地证”。这是勤丰村创新建立的会员制销售模式,持证客户每月可以吃上新鲜现碾的大米。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公司2019年销售额超过了3000万元。
围绕“一粒米”,勤丰村动足了脑筋,“花样经”不断。眼下,勤丰村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在勤川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旁边,勤川稻米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将于明年开业。“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项目,让城里人感受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景色。”勤丰村党委副书记穆丽娟说,依靠创新,农业照样大有可为,勤丰村按照“1+N”的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以“一粒米”带动一二三产融合,为常熟这座城市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