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五十余载,舍命击落美国军机的海门籍战友终于找到了……

2020年08月27日 10:11:08 | 来源:无线海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曾经,军号一响,热血青年来自五湖四海。军营里,结下深厚情谊。年轮转动,军旗仍在飘扬,老兵却已分散大江南北。只因山河阻隔,通讯不便,住址迁移,战友失联,成为遗憾。

  17日左右,一则《寻找江苏海门籍战友姚思元,“当年我们一起击落敌机,世上军人间的情谊最深”》的寻人启事引起网友关注,众人助力,帮助老兵与战友团聚。短短几天,茫茫人海中,终于传来姚思元的消息……

  转眼51年,这通电话来之不易

  20日晚8点,在滨江街道三圩村的姚思元家中,一通来自盐城的视频电话响起,老人躺在床上微微抬起头,循着电话的方向望去,此时此刻,是他一直不敢奢想的。

  一周前,张锦文在网上发布了这份特殊的寻人启事,随后在相关部门和热心网友的帮助下,两人取得联系,并且进行了视频连线。五十多年未曾见过的兄弟出现在眼前,离开时还是二十几岁的青春模样,再见时已是头发花白的古稀老人,虽然隔着屏幕,但两人还是能够找到当初的默契和熟悉感。

  “战友,你老了........”

  “战友,你也老了.......”

  互道一声“好久不见”,电话两端的人早已热泪盈眶,那段一同走过的峥嵘岁月再次浮现在眼前.......

  姚思元今年80岁,见到记者时,精神矍铄,十分热情,但却无法起身,只能躺在床上交流。一问,原来是半年前,姚思元出了一场车祸,受了伤。杖朝之年再受伤,对他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姚思元却说,和当年他在战场上受过的伤想比,这些都不算什么了。

  从知道战友在找他,到真真切切从手机里听到对方的声音,这些都是姚思元不敢想的。“找不到的,我们很早就被分散了,又没有留什么联系方式,不可能找到的。”但现在知道他们还活着,还生活得很好,他心里的记挂又放松了许多。

  在张锦文之后,已经找到的老战友们也陆陆续续打来了电话,从一个连出来,如今身处异地,陕西、安徽、宿迁,遍布大江南北,但因有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有一份默默无声的感召,他们得以重逢。那薄薄的一本号码簿上,姚思元的妻子在一旁对着手机,记下他们的号码、姓名,备注:老战友。

  他曾击落两架敌机 深受战友爱戴和挂念

  1958年,18岁的姚思元参军入伍,在汽车连成为了一名汽车兵,他为人聪慧又善于学习,很快就提拔为干部,做了排长。虽然做了干部,但姚思元毫无架子,又平易近人,喜欢热心帮助他人,与士兵们打成一片,很得人心。在高射连时,姚思元遇到了20岁的江苏盐城小伙张锦文。张锦文虽然是盐城人,但祖辈来自于海门,两人都讲启海方言,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随后便一起上了战场。

  “有一天,在越南北部地区作战时,很多架敌机偷袭我方营地,我们及时应对,化解危难,并且直接亲手击落了一架敌机。”姚思元回忆战场上的故事,目光深邃而凌厉,国家和人民的使命在怀,他们义不容辞,一往无前。姚思元后来在战场上受了伤,膝盖在广西的医院中做了手术,康复之后又奔赴战场,三年多的时间里,击落了两架敌机。战事结束后,姚思元和张锦文便分别调到不同岗位,在当时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里,两人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联系的方式,只是互相知道些对方的个人信息。

  北海的风吹散了谷堆,南疆的墓碑依然安镇一方,春去秋来五十多载,姚思元和张锦文一直没有什么联系,但两人都深深的记着对方,那是一起上战场扛过枪,可以把后背托付的过命兄弟。

  在姚思元的一旁,还坐着位老人,他叫倪志发,用他的话说“我们算是离得最近的战友了”。十八岁两人一同入伍,同为海门人让他们成为对方唯一的依靠。尽管只相处了半年多时间,就被分配到不同连队,但这些年来他们依旧互相牵挂着。第一次重逢就隔了三十多年,见面第一句话便是“你还没死啊”,玩笑话后包含着万分庆幸与不易。

  “不管在连队里,还是后来分配到乡里做副乡长,姚思元从来不把自己当干部,他说大家都是草根,都是老百姓,要相互关心、爱护。”退休后的他经常过来看姚思元,讲讲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讲讲分别后的峥嵘岁月……

  至今,姚思元和张锦文所在连队共70多人,已经找回60人。回忆在继续,寻找战友的路也在继续,人生中那段珍贵的时光,放在今天,希望一个人也不缺席。他们约定,保重好身体,一起去毛主席的家乡看看。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