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既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又是“十四五”发展的布局之年。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上,市委书记蔡丽新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时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将淮安打造成“绿色高地”,即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转型超越发展宝贵资本,以绿色发展提升彰显生态优势,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积极构建完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努力使淮安成为生态优良、宜居宜业的绿色高地。报告在我市干群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建设“绿色高地”,是为了让淮安的发展更有质量、更富成效、更能为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发展成果。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上,展望未来,一个经济强、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淮安必将建成。
聚力“绿色高地”建设,打造绿色品牌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把淮安打造成生态优良、宜居宜业的‘绿色高地’,将我市未来高质量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淮安市农业品牌协会会长王欣表示,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这也为我们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赋能!”“淮安通过聚力打造‘绿色高地’,定能以绿色生态环境作为支撑,生产出绿色品牌的农渔畜产品,精心打造一批走得出、站得住、叫得响的金品牌。”她认为,淮安土壤肥沃,河湖密布,水利设施配套,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体系功能强大,以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为抓手,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
王欣认为,根据现有产业基础状况,绿色品牌打造要聚焦“三个转变”,即初级农产品向品牌农产品转变;地方特色老牌农产品向知名品牌农产品转变;“名品”“名牌”农产品向金牌农产品转变。“这需要多方发力,多措并举,凝聚合力共同推进。”她建议,政府要积极引导,调动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积极性;深入推动品牌认证工作,开展技术指导等服务;精心示范打造“淮味千年”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还要推动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绿色农产品标准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我市绿色农业发展。“通过绿色农业的发展、绿色品牌的打造,又会促进和助推我市绿色生态环境的改善,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良性循环。”
聚力“绿色高地”建设,提倡绿色生活
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绿色价值观的塑造,是当前淮安打造“绿色高地”的必由之路。“想想以后,不用出远门就能看到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这样的场景多么让人赏心悦目!”淮安“绿色高地”发展战略让野生动物救助志愿者颜海浪特别振奋,“我无比期待,淮安的明天更美好!”颜海浪是一名摄影爱好者,1997年曾亲眼目睹一只雀鹰被交易、甚至被宰杀,“我当时特别心痛,心想这么有灵性的动物,怎么就被杀害了。”于是他成长为一名野生动物救助志愿者,23年来一直奔跑在救助虚弱、受伤、患病野生动物的路上。这几年,他欣喜地发现,以前在城市里近乎绝迹的很多鸟类以及兽类开始慢慢回归,在自家小区里经常能看到麻雀、喜鹊、斑鸠等野生动物,而有关野生动物的交易早已销声匿迹。“淮安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民在小区、公园、河畔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与我们为邻,展现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淮安最大的资源优势在生态,最大的空间优势在区位,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台商叶晋宏不远千里来淮安种下一颗“环保梦”的种子。叶晋宏表示,淮安打造“绿色高地”很及时也很必要。“我从事环保稻壳餐具产业,加快塑料污染防治,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叶晋宏说,希望每一个淮安人都能养成绿色生活习惯,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聚力“绿色高地”建设,构建治理体系
“打造‘绿色高地’是我市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是淮安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落地的历史担当。”在市发改委资环和煤炭处处长何涛看来,“绿色高地”发展定位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淮安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面实行绿色化转型,真正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二是淮安的绿色化水平,包括目标和标准,不仅要高于苏北,而且要在全省领跑,产生示范效应;三是要重构本质安全、绿色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绿色产业竞争力。何涛认为,打造“绿色高地”,首先要打造绿色产业高地。他建议,抓住调结构、筑平台、建机制三个关键环节,实施纵深突破。抓紧调结构,紧紧围绕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走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之路;精心筑平台,包括区域合作平台、创新平台和示范平台,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着力建机制,优化绿色产业发展体制环境,完善绿色发展要素保障机制和绿色产业发展考核体系。
市委党校副教授蔡泳表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推动淮安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他认为,要推动淮安的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需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推进制造过程、装备、产品智能化升级,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升级改造,探索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区。他表示,最重要的是要促进淮安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绿色技术全链条转移转化机制,建立一批绿色技术转移、交易和产业化服务平台,推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争取设立综合性绿色技术交易市场,支持建设区域性、专业性绿色技术交易市场。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创建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
聚力“绿色高地”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维东说,但总体来看,我市产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偏大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绿色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杨维东表示,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将紧紧围绕“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目标定位,做好“加减乘除”,加快发展绿色产业。一是做好“加法”,培育壮大绿色产业集群。一方面做大做强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通过招大扶强带动涟水今世缘、清江浦、淮安区百斯特等食品产业园快速壮大,推动绿色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做优做精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二是做好“减法”,推动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淘汰与调整并举,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转型步伐。三是做好“乘法”,拓展绿色产业发展空间。发挥技术改造、创新融合的作用,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四是做好“除法”,优化绿色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等措施,深化101%服务,提升办事效率,营造重商尊商的良好氛围。
工业经济和绿色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绿色发展的底色、成色。市政协委员董进表示,近年来,淮安工业战线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激发技术创新、推动两化融合,全力推进产业集聚,着力推动发展模式创新、产业规模做大、经济实力增强,取得积极成效。“当前,我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面临发展不充分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难题,为此我市要抓投入、抓转型、抓减排,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董进说。
(来源:淮安日报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