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言子在新时代重放光芒 2020虞山文化论坛在常熟举行

2020年08月24日 10:44:2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言子脚下,虞山之麓,名家荟萃,人文胜旅。以“言子思想的当代传承和价值”为主题的2020虞山文化论坛日前在常熟开幕。

  论坛由常熟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孔子研究院常熟研究基地、常熟市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承办。来自孔子研究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等科研院所40余名文史哲研究专家、学者和言氏宗亲代表等出席论坛。

  主论坛上,清华大学博导、全国政协第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第六届副主席言恭达教授倾情开讲“言子《礼运》的当代价值”,他从自己与言子文化相关的三个小故事导入,充分肯定了常熟作为言子故乡崇文重教的传统,以言子专心阐释礼乐思想并推行礼治的实践行为,对言子文化作了由表及里的剖析,阐述了言子与《礼运》的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指出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认知,文化传承基于文化表达。他表示,千百年来《礼记•礼运》中言子阐发先师的“小康”“大同”内涵与时俱进,值此新时代的重要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与实践随着人类共同抗击疫情越来越深入人心。

  言恭达教授

  孔子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杨朝明教授作了“言子研究与传统文化自信”演讲,在对《礼运》“大同”篇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考评的基础上,围绕开展言子研究以及树立传统文化自信进行了深刻论述。他表示,在需要树立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有必要正本清源,走出历史的迷茫。他从文献学、语义学、社会学、文化发生学诸方面对《孔子家语》和《礼记》的《礼运》篇作了比较,辨析了子游生年与所谓《礼运》“可疑”问题,指出《礼运》篇的“大同”思想的实质在于“道承三王”,“大同”思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进而阐释了克己修身、正名为政、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爱敬仁亲等关键词,最后落脚点放在“和”字,就是社会和谐、人心和顺。

  杨朝明教授

  江苏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张颢瀚教授就“弘扬两个文化、提升两个品质”进行了路径分析,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常熟作为江南儒学发祥地的重要意义,铸就了特殊的品质与品位,既是民生高质量,又是发展竞争力,体现着儒家文化与江南儒学到现代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他指出一个地区的工业文化积淀,决定地区的工业竞争力;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需要注重由工匠精神到科技文化再到工业文化的梯度提升,进而提升常熟现代工业的品质与核心竞争力。

  张颢瀚教授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以“言子遗产的现代意义”为题,基于“传承文化遗产就是传承创新资源”的认识,从考古学、人类遗产学角度勾勒了不同时代学者、官方对言子文化弘扬、建构的历史图景,对言子文化物质、精神、文献等类遗产作了深入剖析。他表示言子文化不但是常熟的亮丽文化名片、文化常熟的特色品牌,也是属于中国的、乃至世界的。同时,他提出了组织力量做好言子文化调查保存保护基础工作、建一所言子文化专题博物馆等八项具体建议。

  贺云翱教授

  本届论坛还设有“文开吴会、崇文尚和”“道启东南、创新超越”分论坛。与会人士围绕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言子的历史贡献与孔子思想、常熟文脉的演变、常熟尊言学贤的历史传统、吴地儒学谱系的构建、言子思想与核心价值观及其当代传承、虞山文化遗存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对话。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文学子游如何具体地影响常熟人文风尚?常熟区域人文高地如何守正开新?

  常熟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许霆教授说出了代表的心声:当前要充分认识言子“文开吴会”“道启东南”的历史意义,尊重领会常熟“礼赞言子,彰表言子,师法言子”的文化传统,正确把握言子学道爱人的思想精粹,有机结合当代常熟发展的现实课题,开创无愧于时代也无愧于历史的常熟文化建设新境界。

  “邑里崇名迹,东南钟大贤”。与会专家学者还对言子墓道、言子旧宅、常熟文庙、翁同龢纪念馆、常熟城市展示馆等进行了文化考察。据悉,本届论坛也是2020常熟虞山文化暨沙家浜旅游节主体活动之一。

  论坛承办方负责人、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王任介绍说,2019年9月28日孔子2570年诞辰日,学校即与常熟市联合主办“言子与江南儒学”学术研讨活动,获得良好反响。她表示,坐标虞山文化经纬,从时间、空间、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城市治理等维度,赓续文化基因、文化谱系、文化地图、文化织锦,任重道远,责无旁贷:“常熟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过程中秉承‘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在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一向坚持校地合作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学校子游路、公望路、学道楼、笃行楼等道路、建筑命名,言子思想、虞山古琴、白茆山歌、常熟花边等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滋养青青子衿,弘扬人文气质,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字子游,又称叔氏。汉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鲁国武城宰,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后人配祀孔庙,称“十哲人第九人”,受儒教祭祀。唐以后多次追封。明嘉靖时改称“先贤言子”。清康熙时设置五经博士一员,由言偃后裔世袭。今虞山镇言子巷有言子故宅,虞山东岭有言子墓,学前街有言子专祠,州塘畔有言子故里亭。言偃出生于吴地,成年后到鲁国就学于孔子,从言偃比孔子年轻四十五岁来看,他当是孔子晚年的学生。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言偃即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姜坚 编辑/方媛)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