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
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大战大考。
这是一场弯道超越的速度竞赛。
上半年,面对严峻的疫情冲击和复杂的宏观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稳住基本盘、筑牢压舱石、厚植新优势、激发新动能、培育增长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向好。
防控疫情出硬招
这是一个疫情肆虐的春天。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泰州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坚持早行动、快部署、抓落实,牢牢织就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护网”。
一场阻击战在泰州大地全面打响。
1月21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22日,市委常委会认真学习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指示要求,研究部署防控工作;22日至24日,连发“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禁止市场活禽交易”“取消或延期举办大型公众聚集性活动”等多个通告;1月27日,我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面落实疫情联防联控措施。
农村和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我市实行闭环防控抓实排查整治,构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防疫实战机制,落细落实基层社区防控措施,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市委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到情况危急的医疗前线去,到村居排查的管控前线去,到物资供应的保障前线去,到宣传发动的工作前线去,到维护稳定的基层前线去,构筑泰州战“疫”的最坚固防线,为我们深爱的泰州战“疫”到底。
工作中,我市坚持“四早”“四集中”原则,实行“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小组”,做到了患者零死亡、医院零感染。
经过艰苦努力,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本地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的设区市,也是全省第一批所辖县(市、区)均为低风险的设区市。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为支持全国全省抗疫,我市先后派出了5批62名医疗人员驰援武汉、黄石。“最美逆行者”们舍小家为大家,忘我无私,勇战病魔,为支持湖北抗疫作出积极贡献。
值得骄傲的是,在这场全国性的战“疫”中,我市的硕世生物、默乐生物、百世诺、康为世纪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生产出各类检测试剂产品,紧急供应全国各地。其中,硕世生物成功研发江苏首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康为世纪等企业累计生产检测试剂盒600余万人份,供应全国各地350家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战“疫”中彰显了泰州担当,作出了泰州贡献。
复工复产推实招
危机中有机遇。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坚持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坚持苦干实干,奋力下好先手棋,牢牢把握主动权。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一季度回暖5.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持续收窄,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市工业用电量增速连续3个月保持在5%以上,印证了泰州经济“保”的定力、“稳”的实力、“进”的潜力。
这一组数据的背后,是泰州在复工复产上坚持做到谋划在前、准备在前、行动在前,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的战略考量。
春节期间,我市就组织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平稳后,坚持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在全省率先开发“泰企通”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平台,选派6000多名驻厂员帮助解决企业困难,3月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9.8%,目前各类企业生产基本回归正常水平。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实体经济发展。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我市出台惠企“十条”、稳外贸“十条”、惠农“十条”等政策,全力为企业纾困。上半年,全市累计减免税费125亿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81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补贴2.4亿元,惠及企业2万多家、职工近40万人。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风景这边独好的小环境,是我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举措。我市创新举办“企业家沙龙”“早茶峰会”,通过实打实的务实举措为企业鼓劲加油、排忧解难。
一月初,市委书记史立军主持召开企业家迎新春座谈会,希望广大企业家坚定信心,苦练内功,在专注主业中抢占市场,在市场大潮中成就自己,在创新发展中增强实力,争做高精特新企业和领军型企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五一劳动节当天举办的早茶峰会上,市长朱立凡勉励企业家进一步增强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能力,不断增强战略定力,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真正把企业发展融入到全市高质量发展火热征程中。
一系列富有实效、针对性强的暖企安商“组合拳”,让企业在复工复产中信心倍增,在政企协同发力上画出了“同心圆”,在经济发展上赢得了主动权。
拉动投资见新招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而易见。
这其中,项目建设又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对经受疫情大考举足轻重、至关重要。
项目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按照“重大项目攻坚年”部署要求,深入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锚定大项目好项目,奋力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建设,今年3月初,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政府办公室设立“重大项目服务部”,在市级层面统筹解决重大项目招引建设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此举在全省尚属首创。服务部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为重大项目招引建设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全方位服务保障,在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上取得丰硕成果、赢得企业口碑。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地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将项目招引部分环节搬到线上,开展委托招商和以商引商,把疫情对项目投资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各地创新采取在线洽谈、网招商、云签约等不见面方式,通过视频互动交流、在线答疑解惑,改“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交流,确保疫情防控期间项目招商不断线、服务不止步、推进不断档。
今年初,海陵区通过“视频连线”举办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10个项目进行了“云签约”,总投资47亿元,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网上签约”,成功落户江苏镭博激光装备、上海杰盛康通信设备项目等8个高端加工制造类项目。
在项目服务推进上,我市充分放大“店小二”服务优势,坚持“包办墙外事、帮办墙内事”,全力营造项目建设最优环境,确保项目建设全程“快车道”“无障碍”。
6月底,长城汽车泰州分公司首台白车身下线,这比原定计划提前两个月,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泰州速度”。疫情发生以来,为推动项目早复工,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协调解决影响项目的瓶颈问题。泰州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安排包车,6次点对点接送工人返岗工作,为项目全面复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5000万元及以上在建项目94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16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4.8%,高于全省8.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项目拉动投资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促进消费放大招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全球疫情流行、世界经济衰退、全球化逆流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推动经济内循环,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命题。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实现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我市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引导消费迭代升级,鼓励居民消费。
根据政策,我市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纳税人,暂免征收2020年上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2020年上半年,对承租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用房的服务业企业,予以租金减半或者全免。同时,用好用足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用低成本资金,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并给予贴息支持和担保费补助。
我市还积极支持新消费发展,引导服务业企业创新营销模式,联合阿里巴巴、美团等电商平台公司开展“数字生活新服务”活动,支持批发零售和餐饮企业加快电商店铺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和销售。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打造“夜泰州”消费圈。
为推动旅游发展促进文旅消费,我市启动了2020泰州文旅惠民季活动,发布了激发旅游和餐饮消费的八项政策,包括激发消费潜力、落实奖补政策、景区门票优惠等方面。其中,发放5000万元旅游消费券的消息最引人关注,外地来泰游客以及广大市民通过“祥泰码”微信小程序预约抽取,在全市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游接待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区消费抵用。
至7月中旬,我市旅游消费券已发行完毕,共发行3400万元。至7月18日,累计兑付2240万元,有效提振了消费信心,促进了旅游市场复苏。为进一步抢抓机遇,拓展重点客源市场,做强线上旅游市场,吸引更多游客来泰旅游,我市设立上海团队游(线下)产品补助、携程旅游网(线上)平台补助两项旅游消费券,总额为1600万元,投放时间截至2020年11月中旬。
在促进商贸流通领域消费上,我市举办了“祥泰购物节,全城打折季”活动,全市近百家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参加,推出了超200项“硬核”促销活动,为消费者奉上了精彩的“购物大餐”,有力拉动消费、吸引人气。
一系列“硬核”举措在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