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机制,助力镇江“乡土精英”茁壮成长

2020年08月08日 05:52:28 | 来源:金山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稳就业工作会议,分别对1个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和3家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进行授牌。多年来,镇江高度重视乡土人才培育工作,先后出台《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培养计划》《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条例》《镇江市支持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六条意见》等文件,坚持“乡土人才与领军人才、政策激励与平台建设、政府推动与市场培育”并重的工作理念,打通成长通道、搭建展示舞台,不断发展壮大“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目前已累计培养省、市优秀乡土人才424人,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

  强化引领机制

  让乡土人才受重视

  虽然今年雨水很大,丹阳市司徒镇杏虎村的水蜜桃却个个“颜值高、味道好”,受到消费者追捧。杏虎水蜜桃能够在短短几年快速转型,形成品牌效应,离不开“亚夫团队”的辛勤付出。从品种选择、后期管养,到品牌打造、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都有“亚夫团队”人员的陪伴与引领。

  为扩大赵亚夫这个重大典型的示范效应,市委组织部启动“亚夫红雁培育工程”,并于2018年5月成立“亚夫团队工作室”,短短两年时间,打造出了一支200人的“农二代”乡土人才队伍,成为了助力返乡创业的“人才库、智囊团”。截至目前,“亚夫红雁培育工程”已经培育出“亚夫精神”传承人刘树安、“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方应明、“草莓大王”纪荣喜、回乡创业大学生华梦丽等一批有影响的党员带富能人。

  多年来,镇江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带动作用,将人才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列入书记项目的重要内容,以市委副书记主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龙头,构建三级“书记抓”体系,发挥县(市、区)委书记“一线总指挥”,镇党委书记“前线指战员”,村党组织书记“头雁领航”作用,集聚人才资源,打好乡村产业振兴提升战。

  改革评价机制

  让乡土人才升地位

  日前,省人社厅、省职称办公布了省首次乡土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天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戴网成名列其中,成为市首个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获得这个正高职称后,熟悉他的人就改口喊“戴教授”了。从“土秀才”到“戴教授”的转变,让干了30多年畜牧养殖的戴网成充满感慨:怎么也没想到兽医出身的自己,还能获得“教授称号”。

  戴网成只是乡土人才职称评定改革的受益人之一。近年来,市人才办坚持乡土人才与领军人才两支队伍一起抓,做到同等重视、同步谋划、同时推进,出台市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培养计划,评选产生288人。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途径,及时发布乡土人才政策信息,打造乡土人才“金招牌”。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放宽乡土人才职称评价条件,评价标准重点围绕思想素质、技术水平、带动能力和群众认可等要素。加强与乡土人才定期联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荐优秀乡土人才参选“两代表一委员”,进一步提升乡土人才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完善培育机制

  让乡土人才有舞台

  每月,赵氏琴坊第十三代传承人赵军都会抽出两三天时间,专程赶往镇江技师学院,为学生讲授二胡传统制作技艺。“赵氏二胡”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工艺美术师、中国二胡协会理事、国际二胡制琴大师的赵军,想把这门手艺传承好,让更多人年轻人能够了解和喜欢二胡制艺。一方面,他积极参与政府搭台的各种公益培训;另一方面,又响应市人才办号召,在赵氏二胡生产基地建立“二胡传统技艺培训工作室”,主要面向社会招收学徒继而培养传承人。2018年以来,赵军已培训学生300多人次。在苏州、无锡、上海、安庆、遵义等地,都有师从“赵氏二胡”的手工艺者。

  近年来,镇江高度注重引导“土专家”“田秀才”利用自身优势特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试点“名师带徒直接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全市累计培养“技能育徒名师”45名,实用型人才84名。建设乡土人才工作室,扶持民间工艺和民族传统文化技能传承,评审认定30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镇江技师学院建设2000m2技能大师产业创新园,引进1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驻,将制醋、茶艺、形象设计等技艺发扬光大。评选镇江市首批10名工艺美术大师,由市政府授予“第一届镇江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证书,并享受“镇江工匠待遇”。出台《劳模创新工作室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创成省级以上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6个,其中乡土类工作室2个。

  完善保障机制

  让乡土人才得实惠

  在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厚俊家庭农场又迎来了新变化:在发酵床养猪的基础上,开启“二层养羊、一层养猪”的发酵床养殖升级模式。这项技术创新,能为农场省下近10万元的成本,年产值100万元,吸纳165人就业,带动周边60余户村民发家致富,帮助6户村民脱贫致富。这是“80后”大学生村官汪厚俊交出的精彩创业成绩单。而每次谈到自己的成功,他都会反复提及“30万救命钱”的故事。

  两年前,刚刚获得镇江优秀职业农民荣誉称号的汪厚俊迎来了一次创业挫折,因饲养的鸡遇到疫病全部被补杀。家庭农场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急需30万元流动资金进行再投入。在最为无助的时候,有关部门根据市政府对乡土人才的扶持政策,提供了30万元无息担保贷款,让他“一下子活了过来”。

  近年来,镇江积极构筑乡土人才的保障机制,安排专项经费对乡土人才给予最高6000元的人才奖补,提高乡土人才收入水平,为乡土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给予最高200万元担保贷款、500万元创业投资。与日本农文协、鲤渊学院等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围绕特色农业,五年组织150人次赴日本学习培训,邀请12名日本专家现场指导。近三年开展各类乡土人才培训50余期,受训农民3300多人次,推行“农业+电商”“互联网+”等模式,搭建网络市场平台,帮助扩大乡土品牌知名度。定期开展慰问座谈、现场观摩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尊重、关心和支持乡土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