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路街道垃圾分类督导员在向社区居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通讯员 范洁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普德村路新添的城市家具。南报融媒体记者 何钢摄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7月31日已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全票通过,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眼下真正进入倒计时。
是不是所有市民从11月1日起都必须参与垃圾分类?眼下多个小区尚无动静,如何在3个月不到的时间内让这项工作落地并获得认可支持?垃圾分类面临着哪些短板、又如何补上?……
11月1日起,居住在南京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分”
《条例》正式实施后,是不是所有个人和单位都必须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从法治思维角度来看,该项法规对于在南京居住的市民都具备约束力,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表示,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不分类都可能被处罚,未分类的垃圾将被拒收。
《条例》明确,如果个人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要求,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至相应的收集容器中,由管理责任人进行劝阻;拒不听从劝阻的,管理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依据前款规定应当受到罚款处罚的个人,经教育、劝诫后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并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可以不予处罚。而单位未在规定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每个小区11月1日前都必须有具体方案
为探索《条例》关键制度措施的实施路径,总结经验做法,及时补齐短板,使《条例》更符合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实际,今年4月起,我市选取64个小区、101家单位“先行先试”。但目前全市有各类小区近4000个,如何在不足3个月的时间内让所有小区参与进来?
龙瑞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压力很大”,“根据要求,11月1日之前,每个小区都必须宣传动员起来,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好小区的垃圾分类方案,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修改完善,然后实施。按照分类的标准,把分类设施容器配置到位,与分类收运做好紧密衔接,配备相应的人员,加强对居民投放的监督指导。这一系列垃分准备工作将由区、街道、社区等各级部门指导并督促完成,把《条例》的规定具体化,成为接地气、可操作的措施。”
记者了解到,眼下,各区正按照时间节点倒排任务,通过上门宣传、召开居民议事会等形式,逐步让每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
四个方面还需加紧完善
垃圾分类涉及方方面面,根据前期探索,此项工程还需要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认知度、配齐小区分类设施容器、科学组织调度分类收运、持续提升末端处置能力四个方面下大力气。
“未来每个垃圾分类收集点都必须有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桶边指导’,他们可以是经过严格培训的物业保洁人员、第三方企业人员,也可以是热心居民和志愿者。”龙瑞表示,这些指导员需要根据小区推进计划同步配备到位,保障垃圾分类投放的监督指导到位。
完善小区分类设施,我市正在加紧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11月1日之前,我市计划完成近六成小区的一类或二类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其他小区将设置临时垃圾分类收集点,明年提升到一类或二类收集点;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小区,则采取收集车定时定点流动收集方式。
让分出的垃圾各有归处,分类收运组织至关重要。据介绍,所有小区和单位的分类垃圾都须按照“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要求实施分类收运,需要排出分类收运线路表,明确各小区、单位的垃圾交付点位、收运时间、收运车辆和人员。不光要增配车辆、人员,科学合理的组织、调度也十分关键。
提升分类垃圾的处置能力,近年来我市一直在发力。据悉,为加强中端收运,我市现有163座小型中转站(六城区105座),4座大中型转运站,各区设置的垃圾分类回收中心已超过120处。已分类小区的厨余垃圾每日清运;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定期专车收运;大件垃圾预约收运。在末端处理上,目前运行的有江南、江北、高淳3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六合填埋场,日处理能力可达8800吨。与此同时,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期具备600吨/日餐厨和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溧水、六合、高淳等区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也均已投用,各区还有相当规模的分散处理设施,这些能够保障我市现阶段餐厨和厨余垃圾处理。另外,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将开建二期工程,栖霞区也将开建日处理量2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位于江南环保产业园的生物能源中心也将在明年开建。
全民参与︐携手创造美好生活
——七论创建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本报评论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提升美丽古都的城市治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全市上下都要进一步紧起来、动起来、干起来,自觉主动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也适用——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是创建的主体,“等靠要”是不行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收获创建的果实。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核心理念,群众的参与度越高,创建的效率就越高,成果就越显著,群众受益就越多,群众对创建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也就越高。作为城市中的人,享受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创建工作出一份力;假如“光说不练”,指望“坐享其成”,就会成为创建中的“吊车尾”,拖大家的后腿。
热情、勤劳的南京市民,对于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发光发热,向来十分积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南京截至去年已有实名注册志愿者近300万人,年度有服务记录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5.41%。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市有20万防疫志愿者站了出来,生动描绘了文明南京、志愿之城的精神底色;面对汛情,数万名平安志愿者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与网格员一起,冲锋在抗洪防汛最前线。在志愿服务之外,南京人还有许多甘做好人好事、为公共利益奉献力量的“高光时刻”。本报“好人365”专栏,以及前不久推出的“文明‘宁’同行”栏目,介绍了成百上千个名字,记录了各种各样的凡人善举。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群众性活动,应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力量调动起来,整合到一起,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引导,把劲儿往一个方向使,形成共建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为此,需要各板块、各部门遵循共建共治共享的推进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整体联动,创新动员方式,拓宽参与渠道,让市民真真切切从创建工作中得到实惠,自觉主动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特别是市创建办等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积极推动各方支持配合,充分发挥社区、学校、妇联、工会等各级平台载体作用,动员广大市民行动起来,形成全民创建、全域创建、合力创建的良好局面。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也是一场春风化雨、久久为功的全民行动,从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到社区生活,每个领域、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参与。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动员水平,紧紧依靠群众、全面发动群众,引导全体市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扛起“我”的那一份责任,携手建设文明城市、创造美好生活。
道路街巷整治
雨花台区对已整治街巷开展“回头看”
“路长制”让整治成效“不下线”
“我们在这里守了几天了,终于等到你。这位先生,这里不能停车。”
“不好意思,我刚搬过来,不了解情况,下次不停路边了。”
近日,普德村路上,雨花台社区书记葛富莲与工作人员经过几天“守株待兔”,解决了一起居民沿路违停问题。作为区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道路,普德村路今年以“路长制”“回头看”、城市家具更新等方式,确保整治成效始终“在线”。
普德村路始建于民国初年,是连接雨花西路与共青团路的一条支路。由于道路狭窄、小区老旧、违章建筑多、综合服务功能欠缺,一直是雨花台区老旧小区问题反映最集中的生活片区。2018年开始,区城管部门以该片区为试点,实施街巷环境整治,首设两处立体车库,大大缓解了居民和办公人员的停车难问题。机动车采用单循环行驶,改变了以往人车混杂的状况。使用已40年的老房子,在这次整治中也成为沿街一景,透过花格的围墙,可以看到长满绿植的居民小院。
道路街巷整治后,如何“保鲜”?记者了解到,雨花台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路(街巷)长责任制。路长在每日巡查时对发现的问题发布哨令,统筹协调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城管执法队员、协管员、环卫管理员,形成了路长“吹哨”、责任部门报到的“1+5”路长制管理模式。
葛富莲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背街小巷里转,作为路长,她每天都要巡查街巷,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一位刚搬来的居民每天傍晚将车停在路边,一大早开走。居民向她反映后,她召集社区城管连续几天蹲守,当面与对方沟通交流,此后这位居民再没有违停过。休闲座椅脏了、居民遛狗忘清理狗屎了……这些琐碎的小事,只要居民反映或者巡街时看到,她都会立刻协调解决。
“我的路长电话公示在路边墙上,反映道路环境问题随时可以拨打。”葛富莲向记者介绍,今年以微更新的方式,普德村路又进行了一次精细化升级。例如,增设了600米道路护栏,让强弱电箱披上文化装饰面罩,添加了7个分类垃圾桶,为居民增加3处休闲座椅。在这些城市家具和围墙上,还印上了具有雨花台区文化特色的Logo,彰显了鲜明的区域特色。
记者采访时,一辆迷你洒水车缓缓地行驶过来。雨花台区城管局工作人员郑运河介绍,这是区里专门为背街小巷购置的清扫机械,“大型清扫车进不来,我们区特意购置了60台单边水洗车。”这种车上安装有两个喷头,一个对准机动车道,一个对准人行道。车辆在冲洗路面同时,将杂物集中在路边,车后保洁人员再将其扫入车中。
记者获悉,2017年以来,雨花台区城管局在136条背街小巷开展了精细化整治,达到了“洁、净、平、亮、序”效果。今年,该区继续对12条背街小巷进行整治,多以“回头看”为主,通过城市家具、门前三包等巩固整治成果。目前已经完成5条,剩余7条正在实施,预计10月底前完工。
农贸市场整治
栖霞区尧化街道“智慧菜场”看点多
存菜有冷鲜柜 扫码查“称重照”
买完菜后暂时无法带回家,可以在智能冷鲜柜中暂存;小票扫码后,可以查看买菜时称重的照片,防止短斤少两……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农贸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了解到,栖霞区尧化街道有一家“五星级数字化标杆菜市场”,“智慧菜篮子”亮点多多。
市民买菜可“暂存”,南京首个智能冷鲜柜获好评
进入好邻里惠民菜市场,大门右侧陈列着一排浅绿色的柜子。柜子分为三大列,共40个收纳隔间,隔间内温度在0℃左右,专门用来存放市民购买的蔬菜、肉类等。“点击存货,输入手机号后,智能冷鲜柜便会自动打开一隔间。”市民张女士把刚买的蔬菜放进冷鲜柜里,手机上也收到一条短信验证码,“等下班时候我再凭着验证码来取菜即可,有时候我也会让家里人来取,只要有验证码就可以拿到,对于我们上班族来说方便极了。”
“智能冷鲜柜内的菜品可在不变质的情况下保存15天,如果隔间内没有菜品,温度便是常温,也有节能环保的功效。”好邻里惠民菜市场管理部经理吴殿昌介绍,“这项惠民工程通过互联网+生活服务的方式,打通市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满足老年人就近买菜和白领上班族快捷买菜的需求。”
“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老百姓尤其是生活不便的孤寡老人不方便出门,商户会把菜放进冷鲜柜内,再由尧化街道吴边社区组织党员、青年联盟志愿者、全科社工等代购并配送到1.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家中,极大地方便居民。”吴边社区党总支书记梅琪说。
据了解,好邻里惠民菜市场是南京市第一家采用智能冷鲜柜的农贸市场。自去年6月市场开业以来,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电子秤配摄像头,扫码小票可查看称重照片
类似这样数字化、智能化的设施,在好邻里惠民菜市场还有很多。一楼进门左侧有一面大数据分析大屏,市民可实时查看分时交易数据、当日客流、客单价分布等信息;市场内5G信号全覆盖等。南京苏侨好邻里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长欢说,“我们还将紧跟创新社会的市场发展和百姓的需求,引进垃圾处理系统和智能垃圾桶,预计8月底可使用。”
记者注意到,菜场二楼的社区直饮水站前排起了长队。据了解,这里5升直饮水只需1元钱,充值任意金额水卡即送水桶。“这是很多商场也没有的设施,我们想给居民最大程度的便利。”蔡长欢说。
除此之外,菜场内每家经营户上方的显示屏、每家摊主使用的电子秤也都包含许多信息。在好邻里买菜跟在商场超市买菜一样,可以打印出一张带有二维码的小票,扫二维码即可追溯菜品的来源和经营户姓名等相关信息。入驻经营户孙彩云告诉记者,“扫码后还可以查看买菜时称重的照片,电子秤上配有摄像头,商家不会缺斤少两,老百姓买菜更放心,真正做到全程追溯、过程透明。”
加强农贸市场监管,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在好邻里买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舒适,过道很宽敞,水产品摊位前和卫生间地面都没有水渍,像逛超市、商场一样。”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据了解,好邻里惠民菜市场作为南京五星级数字化标杆菜市场,市场方在菜场硬件和软件上下足了功夫。“按照五星级菜场的要求,公共通道面积占市场使用面积35%以上,而保洁人员有16人,分为上下班,每15分钟打扫一次。”蔡长欢说。
同时,在好邻里惠民菜市场的快检室,大屏滚动播放当日抽检结果,室内整齐摆放每家商户的“两证一报告”,市场方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加强对菜场的肉类蔬菜水产品的管理和监控。
栖霞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落实到位,栖霞区加强农贸市场监管工作。截至目前,栖霞区共出动1180人次,检查农贸市场809家次、餐饮店2707家次。同时对需要整改的10家农贸市场回访督查,非机动车占道、垃圾桶未分类且未及时清理、市场内保洁不够、门口缺少诚信经营和文明健康公益广告等多项问题已得到及时整改。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