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一个地方教育事业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指数。盐城是教育大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81所,在校生110.07万人,教职工9.19万人。近年来,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8个维度、85项指标,补短板、促改革、强内涵、提质量、惠民生。
保障资源建设 规划建设与办学合二为一
今年秋学期,盐城市区将有六所新学校投入使用,分别是新都路小学、希文小学、日月路小学西校区、天山路小学、西城实验小学和潘黄实验学校。这一消息让众多家长兴奋不已,尤其是小区密集的区域。新学校的出现,意味着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
建设中的新都路小学。
这得益于2018年8月盐城市专门出台的《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建学校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城镇居住区配建学校建设规划由规划部门落实,建设用地由国土部门明确,建设标准由教育部门确定,实行规划、国土、教育部门联审联批制度。
“今后,凡未按规划配建学校的居住区,不得发放首批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并且在修订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和报审前要征求教育部门意见。”市教育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这项政策意味着“规划建设和办学,‘两张皮’变成了‘一张皮’”。
近年来,盐城市坚持统筹全局、顺应民意、破立结合,以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组合式改革举措推动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实实在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自2010年起,市委、市政府从清理改制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入手治理择校问题,一方面由政府投入,推行集团化办学,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校际、城乡均衡。
2018年6月,盐城市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点加强城市人口和入学生源预测,按新的省标要求完善教育设施规划。在完善中心城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的同时,着重完善各片区教育设施布局,做到学校配套与住宅小区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学校188所,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今后三年,盐城市将实施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新建增量”和“优化存量”协同发力,排定160所新校建设任务,全部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逐一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年考核,压茬推进、刚性督导,保证2022年前全部建成使用。
优化资源供给 小学教育日渐优质均衡
2019年10月,盐城主城区小学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对规模较大的盐城市一小教育集团实施“裂变+聚变”,赋予成熟成员校法人资格,实行独立办学,实现扁平管理。同时,在市区遴选一批优质“龙头校”,领衔新组建20个小学教育集团,“一城四区”76所小学全覆盖,实行规划、教学、培训、评价等“六统一”,通过以城带乡、以强扶弱、以优培新,辐射带动薄弱校、一般校、新建校一体发展,加快缩小校际均衡差异。
盐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举行读书沙龙活动。
近一年来,新组建的小学教育集团变化明显、成绩显著,尤其是各集团的成员校。市新河实验小学教研室主任刘亚华告诉记者,加入串场河小学教育集团,最大的变化,就是摸清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由此找到了教学努力的方向。目前串场河小学教育集团内各成员校采用同一张试卷考试,并进行统一的数据分析。各校各年级差距在哪里一目了然。
知道差距所在,就明白了努力的方向。在不久前举行的串场河小学教育集团教研工作会议上,新河实验小学朱珠、刘颖颖两位青年骨干教师分别执教了译林版五年级下册英语《Chinesefestivals》与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数》。刘亚华说,这两堂课就是新河实小在全面分析总结了自身优势短板后的改革尝试,现场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记者从串场河小学教育集团获悉,新组建集团后,该校在教科研方面采用的是“四个一”模式,每周一次集体教研,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每月一次教研沙龙,实现教师队伍能力增强;每学期一次教学调研,实现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建立一支骨干团队,实现名师引领成长进步。
“加入集团后,我参加的教研活动比过去要多不少。更重要的是,这些教研活动,都是名师领衔,各校的业务好手参加。这么高的层次,不好好准备一下,还真不好意思去。”刘亚华说,他参加了多次成员校之间的巡回教研活动,教师们反映收获颇丰。许多教师参加活动后,回来撰写业务论文谈自身感受,先后有二十多名教师论文获奖。
记者获悉,盐城市将继续推动“集团裂变”和“名校聚变”,市区在去年新成立20个小教集团基础上,将再组建优质初中集团10个左右,全市面上完成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加快缩小校际差异。
兴办惠民实事 让教育惠民成为常态
2019年3月中旬起,盐城市实施全市公办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在校集中就餐、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中小学校教室装配空调等四项教育惠民工程,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集中就餐,让学生吃得好、吃得安全。
一年多来,四项教育惠民工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实施课后延时服务,解决家长“四点半没下班就要接孩子”的难题;实行学生集中就餐,减轻家长中午往来接送、匆忙做饭的负担,需求满足率达98%;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满足学校周边居民锻炼、健身场所的需求,惠及市民群众百万人次;教室装配空调3.27万台,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惠民工程得到群众点赞,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宣传报道。
市王港小学学生刘非凡的母亲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实在太忙,以前孩子放学后只能一个人在家独自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也无从请教。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后,孩子不但能在老师的看护和指导下看书、写作业,还可以定期参加兴趣小组,培养书法之类的兴趣爱好。“课后延时服务,解决了我们家长的大难题”,市三小的学生家长李扣兄告诉记者,集中就餐给家长节省了不少时间,不然中午一接一送再做饭,实在忙不过来。“学校的校长陪餐制度,也让我们比较放心,确保孩子能吃得安全”,市初级中学学生家长朱惠芹说,以前气温大幅度下降时,会给孩子多穿衣服,天气热了,又害怕孩子热得分散注意力,上课不认真听讲。现在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空调,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家长都放心了。
记者从市教育部门获悉,盐城市将继续兴办惠民实事,提高群众满意度。在巩固去年四项教育惠民工程成果基础上,聚焦学生及家长新需求,组织实施“新四项惠民”实事。实施教室“增亮计划”,改善全市中小学教室照明条件,综合施策保护学生视力,力争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实施直饮水“健康行动”,着眼保证学生直饮水安全,按“每班设置一个饮水龙头”标准,全市中小学配备直饮水设施。实施课桌椅“焕新工程”,计划更新10万套不达标桌椅,加快出新陈旧桌椅,及时维修更换破损桌椅,切实改善学生学习条件。实施学校“厕所革命”,城镇学校重在增加厕位数量,乡村学校重在改善卫生条件,为学生创造卫生环保的学习生活环境。
家校共建,给孩子幸福的校园生活。
登上盐立方广电塔,饱览家乡风光。
十岁成长礼,写下心愿。
市初级中学学生庆祝14岁成长礼。
市高级实验中学毕业生与老师拥抱。
记者感言:
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孩子是最重要的,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是身为父母的重要使命。为千千万万的家庭,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指数。
敬贤路小学举行班主任节。
近年来,盐城教育事业一直在努力革新,寻找、发现、解决家长关心的问题。从2010年的集团化办学、严格按施教区入学,到2019年新建20个小学教育集团,高中、职教资源整合,再到即将实施的新四项教育惠民工程,盐城教育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
全面小康,教育优先。教育是最大的幸福工程。在新时代奋进的路上,提供优质的教育,不仅仅为社会发展、国家富强输送人才,也为千家万户创造未来,寻找幸福。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 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