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罗建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之年。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集中力量组织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中央到地方,撸起袖子加油干。“十三五”以来,全国新增完成12.5万个建制村环境整治,占总目标任务的96%。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村环境整治资金258亿元,带动地方财政和村镇自筹资金近700亿元,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50余万套。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是党的十九大部署的重大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村庄清洁行动等方面着眼,部署建设农村“美丽家园”,顺应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一现阶段农民最迫切需求的事情入手,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农村环境面貌变美变靓变干净,农村基础设施更完备,农村公共服务更便利,农民生活更有奔头。
近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农村“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村庄面貌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全国90%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东部部分地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84%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农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更长远的影响则是对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精神风貌的提升、促进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逐步完善,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生活,农民工愿意返乡,年轻人愿意留下,外面的人才也能吸引过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了农村营商环境,为吸引人才、资金和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同时也应该清醒看到,由于我国农村面广人多,各地发展不均衡,还存在技术人才支撑不足、资金投入缺口较大、群众动员不够充分、长效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就以农村改厕来说,无论是专业施工队伍,还是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普遍缺乏技术指导和培训,导致新改的厕所质量不高;对农村污水治理来说,工程设计和建设技术含量高,农村普遍缺乏能够正常操作和管护的专业人才;对垃圾处置来说,光是一个垃圾分类收集,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农民就难以做到。为此,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健全一套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有奖惩的长效管护机制,让人居环境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宜居的重要抓手。各地要对照各自全面小康定性定量指标,有针对性地强化政策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按时保质完成补短板任务。要坚决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加大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力度,做到一体化建设维护、一体化治理,把质量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确保建一个成一个。要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农村垃圾治理和健康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卫生健康水平,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