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说书香|莫砺锋:怎样游好唐诗这座“宝山”

2020年07月24日 22:22:1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记者/谢雨欣(实习)

       7月24下午,书香江苏形象大使、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莅临第十届江苏书展“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凭借自己丰富的古代文学研究经验,以“导游”的身份带大家游览唐诗这座宝山


莫砺锋在第十届江苏书展上发表演讲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水平的巅峰,数万首唐诗犹如一座高耸茂密的大山,要想细细游览恐怕很难,不如先从重要“景点”入手——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一批诗人的名篇。然而,抵达了“景点”,普通游客走进唐诗这座宝山要留意什么呢?游览唐诗对我们有着什么样的启发?莫砺锋将游览唐诗的方法和价值分为三个部分——美景、生活态度、人格精神。

  莫砺锋认为,读唐诗,首先读美的东西。唐诗中的美景,不仅包括自然风光之美,还有生活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在他看来:一方面,倘若认真读过唐诗,那么所到之处便有了不同的意境。比如,登泰山时若能想到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咏叹,眼前的大山也许会显得更加巍峨,山脚的风景也更添壮阔。另一方面,人们往往对生活之美习而不察,但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却将倾注在针脚之间的母爱比作太阳的光辉;杜甫的《赠魏八处士》中“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道出了酒逢知己千杯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用优美的语言将人们在典型情境下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而语言之美,则融合在前两重美之间。唐诗的审美价值恰恰在于用精炼的语言借生花妙笔赋予平凡生活至美意蕴。

  读唐诗,第二步要发现和学习诗人的生活态度。唐诗中,鲜少对物质上的充裕高谈阔论,多是毫无修饰地描写平凡生活的丰富滋味,抒发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莫砺锋认为,生活的幸福感并不完全在于物质,还在于是不是很充实、很潇洒地度过了自己的人生。对很多唐代诗人来说,美丽的自然不仅是感官上的享受,还是心灵的家园。李白喜欢喝闷酒,但他不会关起门窗,而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韩愈在长安为官,邀请张籍与白居易去城郊赏春,不料却被白居易爽约,于是韩愈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寄给白居易,问他“青天白日映楼台,有底忙时不肯来?”。在他看来,借由读诗的契机,或许我们也可以想一想,自己多久没有脱离快节奏的生活摒除功利、全身心地欣赏自然美景了?唐诗为我们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真切、鲜明的素材,也启发现代人思考生活的意义。

  读唐诗,最大的益处是什么?

  李白的诗,饱含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以及绝不卑躬屈膝的人格尊严。李白的一生并不顺利,即便如此,从青年仗剑出游到晚年垂垂老矣,他始终意气风发,对生活怀有“千金散去还复来”的信心。与诗仙李白并称的诗圣杜甫,则用优美的诗歌语言阐释了“仁政爱民,仁者爱人”的儒家精神,至今仍具有宝贵的价值。杜甫的诗从来不是小我的诗,而是关怀天下苍生的一种崇高境界。一辈子穷愁潦倒,饥寒交迫的杜甫,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怆之大爱。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道出了对素不相识之人的感同身受、惺惺相惜……莫砺锋认为,传世名篇中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是其人格的投射,汲取这一部分养分也许我们提升自我有巨大的作用。

  今天的我们,也许很难再复制李白、杜甫等人的境遇,但他们的诗歌中所凝练的美感仍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泽,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力量更能作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