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医养结合有新招 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0年07月21日 13:08:28 | 来源:中吴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截至2019年底,常州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93.79万,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4.4%,老龄化水平高于全省1.08个百分点,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常州市卫健委发布《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计划安排》,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力度探索发展医养结合新路径。

(市民周灿庚在家享受医疗服务)

  居家医养在延伸 打通最后一公里

  自从去年4月签约了“康益行”服务后,家住常州市天宁区的周灿庚已经很长时间没去医院了。“平常有个小毛小病,打个电话,社区医生就到家里来了,非常方便。”周灿庚说。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实施居家医养服务的基础。2019年,常州市天宁区在原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居家医养模式,面向辖区内88、89周岁的老年人启动了“康益行”项目。

  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已有1500多位适龄老人享受到了家庭医生服务以外的个性化补充居家医养服务,包括上门体检、针灸、送药、健康教育等4大类36项。此外,“康益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通过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群众服务满意度。“我们每个团队内都设有团队长与老人一对一联系。团队长接到老人的紧急求助电话后,会首先进行预判,根据具体需要,协调团队成员分工,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兰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益行”项目团队长石慧说。

  截至2019年底,常州65岁以上老年人已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其中,90%以上老年人拥有自己的健康档案。今年,常州市卫健委还将进一步推动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发展,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清单和规范,提高失智失能老年人对居家医养服务的满意度。

(入住东南老年公寓的市民乔女士)

  机构养老需求大 政策补贴力量足

  7月初,96岁的乔女士因为摔了一跤,腿部骨折,被家人送到了东南老年公寓。东南老年公寓的前身是天宁区雕庄街道的一家公立养老机构。几年前,通过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建于雕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的这家老年公寓,借助先天优势,先后申请到卫健、民政下发的医疗、养老两块牌子,成为一家“医养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乔女士住进这里后,不仅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日常的生活也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以前住的养老院没有医疗服务,生病之后子女就得来接我去医院看病。”乔女士说,“现在不用了,我住在这里,子女很放心,我也很满意。”

  而对于机构的负责人来说,这两年,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机构的发展也遇到了新机遇。东南老年公寓的负责人范军介绍:“这两年民政和卫健等部门对于机构的补贴明显提高了,随着我们收入逐渐有了保障,一些年轻的医护人员也愿意留下来了。”

  机构养老是医养结合服务推进的重要补充。目前,常州22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护理床位142张,能够提供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567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10.72%。根据《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计划安排》要求,2020年,常州还将进一步深化医疗和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准入流程和环境,出台《常州市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备案制度》,对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养老机构相关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扶持政策。

(患者俞先生入院治疗)

  老年医学快发展 下沉基层前景宽

  7月中,患者俞先生因为呼吸急促到常州市七院就诊,被诊断为慢阻肺。住院期间,除了进行对症治疗,护士还将科普宣教搬到了病床边。通过一段时间的院内学习,他已经掌握了不少出院后需要储备的康复训练技能。“这样回家就能自己做康复练习了。”俞先生说。作为常州唯一一家市级老年病医院,近年来,常州市七院治疗和服务兼顾,为危重症、高龄患者建档立卡,定期进行上门回访。

  (市一院老年医学科医生为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医养结合的快速发展也为三级综合性医院老年病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常州市一院老年医学科对所有入院老年患者,都会进行包括社会功能、营养状况、神经及心理状况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为后期对症治疗提供数据辅助。今年,他们将通过医联体把个体化诊疗下沉到更多医养结合型机构。“我们有技术,基层的医联体单位有需求,所以,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常州市一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丁怡说。

  根据《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计划安排》要求,今年,常州还将实施老龄健康事业维护工程,加强老年医学、老年护理人才培养。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