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祖安文化”,请离孩子远一点|荔枝时评

2020年07月14日 14:17:3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西蒙 

  (作者西蒙,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专栏作者;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越来越多人发现,中小学生之间热传一种号称“祖安文化”的东西。说是“文化”,其实就是伪装成“文化”的飙脏话。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网络上,原本来自竞技网游的中国服务器“祖安”大区里,网络传言这里面的玩家最爱骂人,其用词之刻毒,言语之犀利,简直是污言秽语的“集大成者”。经部分网络自媒体不断恶意曲解、渲染、炒作,“祖安”逐渐成为对喷、骂人、说脏话成风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未成年网民的激增,这些原本局限于小圈子的网络亚文化逐渐进入现实世界,很多长辈眼中品学兼优的孩子,也打着“祖安文化”的旗号,不时飙几句脏话,令人无语。

  其实,三观尚未定型的孩子们,在讲“祖安文化”时,多数情况下并非出于恶意,只是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简单来说就是“爽”。在精力旺盛而脑洞巨大的年龄,他们很容易受到这种夸张的语言形式的影响,并赋予它们个性化的色彩,觉得很“酷”。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模仿性很强,一个班级里有几个孩子喜欢“祖安文化”,其他人也很有可能跟风模仿,最后,那些不讲“祖安文化”的孩子反而成了另类。毫无疑问,这种现象的蔓延将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老师和家长们普遍为此感到焦虑。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搞清“祖安文化”的“文化基因”,而只是一味地禁绝,恐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大多数未成年人在表达时,并不具备成年人那样精准的语言筛选能力,多数情况下,孩子说出污言秽语只是“无心之词”,是为了刺激情绪,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是为了融入同学圈子,避免被边缘化。因此,要从整体文化氛围的层面上看待学生个体的“祖安文化”行为,不要动辄就批评指责,而是要循序善诱,合理引导整个群体的行为转向健康化。

  同时,我们还需留心“祖安文化”背后的文化心理,而不只是停留在语言方式上。目前,玩世不恭成了少数未成年人的生活态度,他们也是“祖安文化”的坚实拥趸,只要跟他们说点严肃话题,他们就用一副顽主的姿态跟你“祖安”一番。这些人中,有人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成熟起来,但也有人走不出这种心理。因此,帮助孩子们摆脱错误的人生态度与文化观念,才是防止孩子被“祖安化”的根本举措。

  说脏话是藏在人类语言文化里的糟粕,很多人一方面拒斥这些污言秽语,一方面又在创造新的粗鄙之词。尤其是在匿名的网络中,很多人越发肆无忌惮。但是,语言的魅力绝不体现在这些剑走偏锋的犀利刻薄上,而是沉淀在文明优雅的表达中。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更要科学而慎重地引导他们“好好说话”。往小里说,这是个人素质不断优化的必要,往大里说,这也关乎国家下一代的整体素质。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