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 红土地上崛起绿色家园 红色力量激发振兴动力

2020年07月13日 14:44:21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淮安是革命老区,苏皖边区政府、新四军军部曾在此设立,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淮安留下过光辉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生态底色,近年来,在淮安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了破茧成蝶的沧桑巨变,城乡大地凝聚起全面奔小康的强劲动力。一幅红色土地绿色崛起的美丽长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杰勋河畔的乡村巨变

  淮安市涟水县成集镇被称为“苏北小延安”,抗日战争时期声震淮海,是众多革命志士向往的大后方。

  这里的人民为抗击日寇浴血奋战,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其中的“朱氏三杰”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涟水县党史专家王继华说,80多年前,一支由热血青年组成的抗日武装——抗日兄弟团在成集镇成立,朱启勋、朱启宇、朱启杰是他们的杰出代表。朱启勋盘肠大战、朱启杰从容就义,他们的事迹留下了穿越时空的回响。在“小延安”,有300余人为抗日牺牲。“他们为国家民族舍弃生命、留下信仰,至今照耀后人。”王继华说。


干石泉 摄

  “抗日兄弟团里,大多是接受过进步思想熏陶的新青年。看到家园被日寇铁蹄践踏,看到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他们明白,幸福时光是用牺牲换来的,值得用生命去捍卫。”王继华说,他们萌生了最朴素的信仰,那就是跟着共产党找出路。

  英雄并未远去,只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战斗在这片红色热土上。

  解放后,为了纪念先烈,当地人民将穿镇而过的孙大泓涟水段更名为杰勋河。杰勋河承担着排涝和灌溉的双重职能,是成集人民的母亲河。仲夏时节,走在杰勋河畔,青草依依,绿树葱茏,河水静静流淌。在这条英雄河流的滋养下,两岸群众过上了今非昔比的好日子。静谧的河水,浸润着群众的安居梦想。走进距杰勋河不远的条河小区,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仿佛走进一幅看不倦的水墨山水画。2018年,条河村启动集中居住点一期建设。从砖瓦平房搬进“小别墅”的64岁村民王秀同说:“只补了两万元,就搬进了近200平方米的新房,环境跟以前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如今,村集中居住点二期项目已经建成,三期6月份开工建设。


干石泉 摄

  淙淙的河水,浇灌着群众的富裕生活。食用菌产业园、西瓜种植基地、马铃薯种植基地、果蔬基地……环绕条河村集中居住点的“一区四园”,是村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有水之源”。“我家土地流转一年有4万元收入,在村里的果蔬基地打工一天能赚80元。”王秀同说,既拿薪金,又得租金,生活当然美滋滋,村里像他这样就近在产业园打工的有三四百人。

  清澈的河水,哺育出两岸的生态美景。王秀同介绍,2018年起,杰勋河全线疏浚,河道拓宽了,堤防加固了,两岸的杨树变成了景观树,杰勋河成为附近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千年古镇的“复兴之路”

  6月10日,来到蒋坝镇西侧的洪泽湖大堤上,一组展现“石工堤连”战斗的雕塑静静矗立着,小雨中的雕塑更显沧桑,仿佛在向游客们诉说着当年激烈的战斗过程。

  与雕塑隔路相望的是网红民宿“云沧海”。用老旧民房改造而来的“云沧海”,是蒋坝镇发展旅游的缩影。

  作为水陆交通的咽喉之地,蒋坝繁华了1400多年。行走在蒋坝镇上,雕梁画栋、青砖石瓦,尽显着传统中国风。如果你有航拍器的话,从空中鸟瞰,从镇上往北去就是绿树掩映的洪泽湖大堤,西侧就是烟波浩渺的湖水。

  王昊 摄

  当年“石工堤连”浴血奋战的蒋坝,如今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河工风情小镇”,正带着老百姓共同致富。

  “老复兴”酒楼的厨师刘正刚深有体会。1964年出生的刘正刚,今年57岁。18岁在镇上“工农兵”饭店学徒做厨师。他的个人经历,也与蒋坝的兴衰密切相关。

  在刘正刚印象里,上个世纪90年代做厨师很忙。“蒋坝是水陆码头,南来北往的汽车、湖上来的客船,旅客都要在蒋坝歇个脚、吃个饭。早上10点过后上客,一直要忙到下午3点。”然而,伴随着宁连一级公路、宁连高速通车,曾经的“咽喉之地”,成了“后街背巷”。客源少了,刘正刚也只能出门打工去了。这一打工就是十二年。

  王昊 摄

  2015年开始,蒋坝镇持续推进全域旅游,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蒋坝泡温泉、赏美景、品美食,蒋坝的人气又旺了起来。2018年,刘正刚回来了,在“老复兴”酒楼掌起了勺。

  “忙!”采访刘正刚的时候,他刚刚忙完一波客人。“不比二三十年前差!小长假的时候,翻台两三次很正常!”家门口上班的刘正刚坦言,工资水平也不错。“一个月五六千块钱,跟出门在外相比,家门口挣钱更舒心!”

  运铎精神的时代传承

  白墙黛瓦、绿水环绕的幸福街中心居住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卞塘、金沟古镇已初具规模,马草滩旅游项目吸引八方游客,“一街三景”规划展露现实模样……走进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眼前展现的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除了蓬勃的发展势头,金南镇为人们所熟知的,还有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红色传奇——罗炳辉在这里抗击日寇、建立抗日根据地,“中国保尔”吴运铎在这里建立兵工厂、为前线提供弹药……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一个个红色传奇,讲述着金南人民为了“站起来”而作出的奋斗。

  高邮县金沟区平安乡小朱庄,这个拗口的地名,如今只能在金南镇境内找寻到大概的位置。80年前,被称作“中国保尔”的兵工专家吴运铎在这里“白手起家”,发明研制了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一系列武器。顺着村民的指引,记者来到曾经的兵工厂旧址,远远望去,这里已是良田覆盖、绿树掩映,除了一块小朱庄兵工厂遗址的文物保护牌匾,再也找寻不到曾经的印记。历史上小朱庄的地名,随着岁月流逝已经模糊,但吴运铎在这里留下的开拓创新的红色精神,却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在距离兵工厂旧址不远的金南镇振泰电缆公司,一个“从无到有”的新传奇在这里续写。1977年,金南镇学校教师茆同江带头创办乡镇电缆企业,创业之初只有8个人, 2万元资金,技术基础基本为零。时光倒回80年前,吴运铎在金南镇创办兵工厂时,仅有9名战友,机器、原料一无所有,这样的场景何其相似!不畏艰险、攻坚克难,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大家,茆同江组织工友走出去参观学习,把技术人员请进门开展辅导,在日复一日的攻关下,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逐渐在市场上打出名气。目前,金南镇线缆企业已发展至16家,年开票2.4亿元,利税2260万元,成为镇支柱产业之一。

  在线缆产业带动下,金南镇域经济“强起来”。金南逐渐形成了以堃阳自动化、利文机械为代表的机械产业、振泰、宇航特种为代表的线缆产业……一个个产业体系多点开花。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百余家,工业销售收入12亿元,税金6000多万元,吸纳全镇4000余人就业。


王昊 摄

  烟波浩渺、风光旖旎的马草滩,位于金南镇南望村,历史上,新四军曾在这里与日寇展开激烈战斗。5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时,村民徐支香正在村里的百亩菊花园中劳作,“家里有几亩田,农闲时来这里帮忙,可以多几千元收入。”徐支香说,来这里打工的村民不少。南望村党总支书记於子荣说,村里依托红色资源打造马草滩旅游项目,菊花园是其中一项。如今马草滩旅游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过去守着美景受穷,现在依靠旅游开发,我们也吃上‘旅游饭’了。”说起现在的光景,南望村村民们一脸喜悦。

  “红色革命精神,是金南发展路上不竭的精神动力。”金南镇党委书记万祥华说,“金南人民将赓续红色精神,坚定信心,不畏艰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图景。”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