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雅萍接受记者采访)
2016年以来,溧阳市委、市政府将全域旅游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将其纳入“十三五”发展的“三大工程”,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动单纯的自然“原生态”创新为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新生态”,推动“两山”价值转换在溧阳得到完美实现,让生态创新成为溧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名片。
思路创新作为溧阳发展全域旅游的最明显特征
依托首创的市旅游产业指导委员会,统筹交通、住建、城管等部门资金15亿元以上投向全域旅游开发,设立3000万元旅游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高效运转促进高位发展。致力推动旅游业向高端休闲经济迈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高端休闲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旅游大数据平台、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星级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全面跟进,加快打造“溧阳旅游2.0版”。
田园生金唤醒乡愁记忆,打造溧阳茶舍品牌
把乡村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最大基础,在开展两轮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提升2400个自然村村庄环境的基础上,投入8亿元,深入开展“美意田园”建设行动,持之以恒提升全域环境,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李家园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17年,溧阳市委、市政府出台“溧阳茶舍”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发展具有溧阳茶乡特色和地域风情的主题精品民宿产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才返乡创业,也进一步拓宽了农旅融合的发展新路,打通了一条“家门口”就业创业、致富增收的溧阳路径。在此基础上,出台评定标准,设计统一标志系统,上线“溧阳茶舍”百度落地页,开发“溧阳茶舍”微信小程序,打造网红打卡点,利用茶叶节暨旅游节、“爱情泼水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吸引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网络达人实景打卡。摄制“溧阳茶舍”四季主题宣传片,在学习强国、交汇点、省文旅厅官方抖音号等各大平台对外推广。
开发以“溧阳茶舍”为主题的周边产品,设计制作“溧阳茶舍”笔记本,以画册+笔记本的形式对外推广“溧阳茶舍”品牌。 “清风朗月·溧阳茶舍”成为溧阳旅游休闲新名片。
交通+旅游,彰显全域旅游公共服务创新
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与旅游公路、绿色公路、文化公路、美丽公路等有机衔接上,积极探索发展新途径,全面建成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并已打造成为溧阳市继天目湖之后的又一块“金字招牌”。立足打造“移步即景”的视觉享受,利用溧阳丘陵山区、平原圩区等地形地貌兼备的有利条件,将旅游公路与沿线山水风光、乡村风情相融合.加强公路沿线和自身景观资源的融合和开发利用,积极完善旅游公路指路体系建设,在国内首推“三色线”理念,在黑色道路上加上了色彩,彩虹公路成了“溧阳1号公路”的又一称号,同时,“三色线”、 “水滴地标”成功申请国家知识产权认证。“小农路”做成了“大文章”,“溧阳1号公路”不仅成为了溧阳80万老百姓的幸福路、致富路,更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为溧阳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奠定基础。“1号公路”在串联天目湖、南山竹海等主要景区的同时,更是将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纳入了旅游目的地范畴。365公里“溧阳1号公路”串珠成链,联结起全市主要的景区景点、220多个乡村旅游点、62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在1号公路沿线布局36个驿站、32处观景台、26个房车营地,把原本分散游离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景点连接成新的优质资源,打通了全域旅游向纵深扩展的神经末梢,年吸引600万游客徜徉在田园乡村之间,带动5.4万户农户在“家门口”致富增收,推动“溧阳1号公路”真正成为“生态1号、旅游1号、文化1号、富民1号”。
农业+文化创意,打造农文旅模式
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唱响农旅融合主旋律,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强调以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支撑,撬动农旅融合发展,薯愿牛马塘、荷塘礼诗圩、蓝城杨家村等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全面建成,数量全省县市第一;南渡庆丰村打造“苏南第一方”网红IP,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2016年的20万元陡增至如今的132.7万元,年均增长1.4倍.庆丰馒头、团子小姐、炒米高咖啡屋是庆丰稻米产业延伸出来的特色美食店。
传统农村风味与城市流行元素结合,碰撞出“圈粉无数”的城乡“混搭风”。坐在团子小姐的店里,恍如置身欧洲复古小屋。庆丰馒头兼团子小姐的掌柜陈莉去年返乡创业。她告诉记者,旅游高峰期,一天能卖出3000个馒头。平日里,线上销售也经常“爆单”。
摘下“网红滤镜”,施雪芹更希望庆丰村可以成为人们喜爱的生活空间。让年轻人能够回得来,有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与空间,有他们创业的机会,以‘两栖生活地’的理念来建设,让庆丰成为现代化城乡融合的示范点。在庆丰村,“田园梦”是一场对农村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探索。
未来,庆丰村将在丰产方内建造一座24米的地标性观景台——“种子塔”。届时登高俯瞰,金色稻海“后浪”奔涌,这片田野又将收获新一年的希望。礼诗圩村紧扣“共享村落,礼诗生活”的发展定位,建设“水乡荷韵”美丽村庄,塑造“荷塘月色”文旅品牌,以“共享村落”、“开心菜园”撬动农旅融合、带动富民增收,“共享菜园”一期20亩,村级年收益约40万元;“共享农家厨房”每年每户增收4万元,2019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2020年预计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60万元。牛马塘村深度挖掘红薯文化,已开发80多种产品,年产红薯150吨,成为网红打卡地。深挖地方戏曲文化,在全市重点景区、1号公路、特色田园乡村、旅游重点镇、城市休闲空间等布局一批 “美音美溧小剧场”,讲述溧阳故事,以旅游为载体,传承地方文化,实现主客共享。
到溧阳,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长居可小憩,可创业可旅游,可挥洒青春可安养晚年。可以相信,溧阳以全域旅游为着力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将更为广阔。
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了苏杭、美在溧阳”便是这方动人山水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