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搭台” 大数据“唱戏” 常州高新区突破发展瓶颈

2020年06月15日 16:13:24 |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看不见工作人员的身影,一排排运转中的机器,仅由控制室内的两三名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在常州高新区,这样的数字化管理手段已经成为很多工厂的新常态。

  近日,记者在位于常州市高新区的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看到,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因子,催生出的以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助力常州高新区企业稳步提速增效。

  云计算“搭台”大数据,构建企业新常态

  在常州高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平台已初具雏形,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产业高地正在变成江苏的国际名片。

  在宏发纵横的生产车间内,由玻璃、碳纤维等原材料制成的一根根丝线经过机器的巧妙编织,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像这样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我们每天可以生产600吨。”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范哲江说。

  “我们通过信息系统跟上、下游互联之后,可以及时调整发货计划。通过把计算‘服务化’,提高我们研发设计的速度。” 范哲江介绍,在云计算系统的帮助下,企业不仅可以合理安排生产,产品研发,也更加快速高效。

  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但作为一家主要客户来自欧洲,产品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为轨道交通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精密机械零部件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常州优谷新能源科技公司却安稳地迎来了成立以来最忙碌的阶段。

  得益于全自动焊接机器人的帮忙,复工以来,优谷科技迅速恢复了产能,目前在手订单额达到7000万元。“我们3月份发电机焊接机壳的产量达到了422台,创下公司成立4年以来的产量之最。”该公司运营总监顾祝其说。

  优谷科技“突围”的秘诀,在于拥有独门秘技——企业自主研发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焊接机壳智能化制造”项目,它使得生产效率提升25%,焊接效率提高6倍,确保产品合格率可达100%。

  高研发投入“碰上”数字化,造就产业新生态

  常州天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从事高精密工业齿轮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型精密齿圈制造能力国际领先,自主研发的离合器产品、航天缠绕机高精度齿轮箱等特种齿轮传统部件在市场上广受好评。3月起,天山重工的复工复产率已达100%。

  但如何减轻工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管理团队、研发团队的效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的管控,这些问题,让天山重工走向信息化建设的道路。

  “两年内,天山重工将从设计、运营、产线到决策和服务,每个环节都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天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霍叶青说。

  为天山重工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是落户于常州高新区的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2019年,常州高新区与华为公司合作共建这一创新中心,在服务企业信息化提升、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两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未来3年,中心目标是帮助超过1000家企业上云,并打造超过5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

  在常州高新区,已有10家龙头骨干企业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其中之一的宏发纵横,每年3000万元以上的研发资金投入,在整个常州高新区并没有触及天花板。

  “天合光能的研发投入每年超过8亿元。”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纪凡说,创新驱动一直是天合光能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近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600兆瓦P型、N型高效光伏组件,成功应用到青海至河南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上,从而成为天合在全球市场中签订的装机量最大的光伏项目。至此,天合也成为全球首批特高压光伏项目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仗剑”技术创新,天合光能不仅抓住了特高压的新基建机遇,同时还借助工业互联网,建成了家用光伏电站系统的智能云中心,加速推进新能源物联网平台的发展。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