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下午在南京召开。整场大会最令人瞩目的环节,无疑是省委书记娄勤俭为宣益民、祝世宁两位院士颁发全省首届“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小苏查阅资料发现,这是自1978年江苏设立科技成果奖以来,首次增设“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这一特别奖项!在小苏看来,以这一奖项的设立为标志,江苏主动肩负起为全国创新发展探路的使命,吹响了发力基础研究、抢夺科学技术战略制高点的集结号!
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基础、
从“0”到“1”的关键
要问为什么设立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不如先看看获奖的两位院士都做了哪些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宣益民
我国工程热物理领域的著名专家,在能量高效传递、利用与控制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的学术成果,丰富并拓展了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理论与应用,有力支撑了重大装备的研制和发展,提升了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率先发现了纳米流体能量的传递规律,并提出纳米流体在电子设备冷却和航天器热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技术,使我国在纳米流体领域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 祝世宁
长期从事微结构功能材料研究,对微结构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展了光学超晶格和超构材料两种材料体系,被成功用于新波长激光器开发、高性能光电芯片研制;设计并成功实现了全球首次基于无人机的全天候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加快了实用性量子通讯的进程;同时,作为领衔科学家带领团队布局下一代芯片——铌酸锂集成光子芯片的研发。
尽管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看太不懂,但依然可以从“航天器”“重大装备”“量子密钥”“下一代芯片”等关键词里,看到两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
祝世宁院士告诉小苏,与应用研究相比,基础研究一开始看起来可能是没什么用的探索,然而一旦有了新发现,就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应用研究”,是与“基础研究”相对应的科学探索方向,两者的关系好比“油田勘探钻井”和“石油加工制作”。后者能制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业制成品,但前者需要历经漫长的探索和发现,以及相当概率的“一无所获”。
尽管研发周期长、研发风险高,但近年来全球竞争焦点依然逐渐前移至基础研究端。为什么?
一个有趣的比喻是:科学的树林里好摘的桃子已经摘完了,踮起脚能够一够的也差不多了,如果想要进一步拿到果实,是时候自己种树了!
数据表明,我国15.1%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这得益于江苏对基础研究的长期投入:2019年,江苏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95项,国拨经费超20亿元,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均居全国省份第一。
不过另一组据显示,在国家调查的1346项技术中,江苏有219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404项技术处于并跑状态,另有723项技术处于跟跑阶段。这一数据映射到产业的结果就是,江苏有很多高端产业,但不少存在“低端化”问题:高技术、高附加值等产业特征不明显。
要实现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占据一半以上的“跟跑技术”就是江苏下一步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宣益民院士认为,此次江苏设立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无疑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扎扎实实、沉下心来从事基础研究,形成从“0”到“1”的原创新技术,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
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支持青年科研人才
小苏注意到,此次与“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一起增设的,还有一项“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共有10名来自企业和高校的青年人才获奖,他们正是“扎扎实实、沉下心来”从事科研工作的杰出代表。
“板凳一坐十年冷”,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基本功。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宣益民和祝世宁两位院士无不是披荆斩棘数十年才取得研究成果。
小苏解到,为了支持省内的优秀科研人才安心做科研,全省科技部门近年来通过“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来营造好的科研环境。专项分为“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和“省青年基金项目”,分别对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科研人才。
自2012年开始,全省科技部门累计资助了400名省杰青、230名省优青和7446名青年科研骨干,其中30岁以下的占1/3,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基础科学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成为江苏创新驱动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省科技厅厅长王秦透露,未来江苏每年还将立项支持1000名以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创新研究,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创新科研组织方式
瞄准国际前沿引领技术
在与祝世宁院士的交流中,小苏了解到他的团队去年获得了省科技厅2000万元的经费支持,用于开展下一代芯片——铌酸锂集成光子芯片的研发。
这一笔经费,祝世宁团队不仅可以自主安排费使用,还可以自主选聘科研团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甚至还有宽容失败的免责机制。
这一赋予科学家极大自主权的项目,就是江苏首次增设的“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这是江苏发力基础研究的另一重要举措。
2019年,江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超前部署,投入资金1亿元,开启“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重点支持通过原始创新和突破,在5-10年内有望对全省未来产业发展产生革命性进步、变革性影响的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首批入选的项目包括光子芯片核心材料、天地融合卫星移动通信、新型光电成像、机器人情况交互等8个研究方向。
与以往科研课题由省科技厅自上而下部署发布不同,8个探索项目均由一名领衔科学家自下而上发起立项,并被赋予充分自主权。祝世宁院士告诉小苏,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没有过多的“论文要求”等附加条件,为科研人员“松了绑”,真正让科研人员可以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探索科学世界。
当前,在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驱动要素的情况下,国家之间的竞争焦点已经逐渐前移至基础研究端。江苏要从“创新大省”成长为“创新强省”,深耕基础研究是必经之路。以此次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为风向标,凭借全省各地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加力提速,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原创性、前瞻性技术在江苏开花结果,为江苏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来源:评新而论 撰稿/黄蒙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