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南通:生态优先还岸于民 腾挪空间促高质量发展

2020年06月07日 19:34:22 |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导读

  大江奔流、昼夜不息。蜿蜒曲折的母亲河长江,横贯江苏433公里,孕育了薪火相传的江南文脉,织就了物阜民丰的锦绣水乡。呵护母亲河,责任重千钧。近年来,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坚定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铁腕治理污染、聚力产业转型、系统修复生态。一曲雄浑壮美的"长江之歌"在母亲河上激昂唱响。从5月20日开始,《江苏新时空》将推出专栏《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为您全景呈现扬子江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精彩答卷。

  南通是长江江苏段最下游的城市,也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近年来,当地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引下,通过系统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积极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沿江生态环境和发展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江苏台记者 陈超:这里是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当地人把它亲切地称为"城市客厅"。行走在这里,长江就在眼前。徐徐江风中,你还能感受到鸟语花香。

  从生产型岸线转向生活型岸线,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的蝶变,离不开当地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

  由于得天独厚的长江深水岸线资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五山及沿江地区就成为南通港口码头和各类中小企业的集聚区。虽然这些企业为当地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沿岸港口作业粗放、散货码头设施陈旧、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居民区无序排污等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4公里的长江岸线一度变得"伤痕累累"。

  "生态伤疤"该怎么补?按照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要求,2017年,南通举全市之力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通过腾退岸线、生态修复,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

  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建设局局长环松涛:以前这一块是我们南通中远船舶钢结构的船厂,一个生产基地。

  记者:当时要去拆它压力是不是特别大?

  环松涛:这个压力是非常大,因为这么大一个临江、紧靠长江的生产基地,要解决人员、生产迁移这一块,说实话当初面临很大压力。

  为了兑现"一江清水"的承诺,南通建立了"一周一协调、半年一督查"的工作机制。一方面对"散乱污"企业坚决关停,另一方面,对符合搬迁条件的港口、企业,由主要领导亲自跑腿协调迁入沿海地区或工业园区。此外,南通还把沿江搬迁群众全部纳入城市失地农民保障体系,统一就近安置入住电梯公寓;在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水系连通,逐步恢复岸线生态功能,提升环境承载力。

  三年来,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共拆迁"散乱污"企业203家,清理"小杂船"162条(户),拆迁民居和非居2508户,拆除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腾退修复岸线5.5公里,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游客亲近长江,观景打卡的好去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在铁腕治污、履行"生态保护"使命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区域"转型升级"。紧邻沿江的城市新中心-南通创新区将建设科技创新、金融商务和企业总部中心,沿江示范段的"绿核"效应正逐步显现。

  南通市发改委(长江办)副主任 周雪莹:下一步,南通将进一步强化答卷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将沿江"腾笼换鸟"和沿海"筑巢引凤"有机结合起来,以"大通州湾"思维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坚决跑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棒"。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陈超 杨国 陈志斌 姜晨光 龚丹 编辑/刘瑷辉)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